年3月28日,古都长安春风扶来,陕青机场联合重组。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青海机场公司也迎来了联合重组十五周年。
联合重组以来,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民航局和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的关心指导下,西部机场集团发挥集团化管理优势,全力支持青海机场公司跨越式发展,闯出了一片广阔天地。十五年来,青海机场公司布局机场建设,实现“一主六辅”;加快主业发展,推动量级突破;夯实内部管理,提升安全服务;强化改革驱动,坚持创新引领;助推经济发展,担当社会责任,各项工作取得了骄人成绩。
抢抓历史机遇全力追赶超越
联合,凝聚的是力量,是两省机场抓机遇、挖潜力,通过改革创新获得永不枯竭发展动力的途径;重组,构筑的是希望,是两省机场同荣辱、共命运,携手谋求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前景。联合重组十五年来,青海机场公司依托集团化管理,发展品质与经济效益显著提升,营业收入由联合重组前的万元增至4.24亿元,年均增幅达15.57%,各方面工作均取得长足发展。
年,青海省内仅有西宁、格尔木两座机场,联合重组1年后,玉树机场开工,全体建设者在努力克服高寒缺氧、材料运输困难、有效施工期短等难题后,以13个月有效施工时间完成建设任务,玉树机场于年竣工投运,创造了“玉树速度”。此后,青海民航机场建设走上了快车道,“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保持“每年投运一个机场、每年建成一个机场、每年开工一个机场”的高速度。年,西宁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竣工投运,西宁机场升级为4E级机场,可起降A大型宽体机;年,德令哈机场竣工投运,柴达木“聚宝盆”再添空中走廊;年,花土沟机场竣工投运,油田瀚海、青海西陲从此不再遥远;年,果洛机场竣工投运,黄河发源之地展翅腾飞;年,格尔木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投运,青海省最早的军民合用机场焕发新的活力;年,祁连机场竣工投运,“东方小瑞士”从此只在咫尺之遥,青海省最终形成“一主六辅”的机场布局,累计完成建设投资60多亿元。
在此期间,全国平均每年有4-5座机场竣工投运,其中1座就在青海,平均每座机场建设时间与内地持平,机场建设速度国内领先,为全国高高原支线机场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年,青海7座机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全域进入5G时代,为机场提高生产运行效率、旅客服务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及青海“智慧机场”建设奠定基础。目前,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玉树机场改扩建工程已开工,共和等机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西宁机场将打造成为青海省第一综合交通枢纽、第一旅客集散中心和对外开放第一门户,青海民航机场建设新的高潮已然到来。
高效优质的机场建设,为青海民航运输生产的突飞猛进打下了坚实基础。年,青海民航年旅客吞吐量仅53万人次,航班起降架次,货邮吞吐量吨,通航城市13个,航班量最高每周班。
联合重组后,年青海民航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万人次,此后每两年实现一个百万量级跨越,“十三五”期间更是实现一年一个百万量级的跨越。年,青海民航年旅客吞吐量达到.5万人次,远超全省总人口;航班起降架次,货邮吞吐量.5吨,国内通航城市75个,较联合重组前分别增长16倍、10倍、7倍和5倍。年航班量最高每日架次,一天超过年3周航班量;共有航线条,实现全国31个省区及直辖市全覆盖,拥有日均超过10班的快线4条,超过5班的准快线11条,全货运航线1条,共有26家航空公司参与运营,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客运量占比提升至14%;年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率达17%,全国排名领先;西宁机场先后开通9条国际、地区航线,升级为国际机场,打破了青海省没有国际机场的历史。
联合重组前,青海唯一的支线机场——格尔木机场曾经历数次停航,最高年旅客吞吐量仅1.9万人次,只有1条航线运营。联合重组后,青海省内六座支线机场再无停航现象,其中年旅客吞吐量超20和30万人次各1座,10万2座,各支线机场共累计开通航线21条,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机场不断增加、量级不断提升,对于青海机场公司安全、服务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五年来,公司坚持系统思维抓安全,构建“四级管控、三级监察、双向畅通、一岗双责、全员文化”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实现西宁机场进离场航线分离,高峰小时时刻容量提升至26架次,西宁、格尔木、德令哈、花土沟、祁连五机场实现特殊机场“摘帽”,西宁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连续5年位居全国民航同量级机场前三名,运行安全能力持续提升。公司每年均获得“青海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年获“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格尔木机场获中国空军和民航局联合授予“全国军民融合示范机场”称号。
公司秉承“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宗旨,以“真情服务,情满高原”为主题,加快出行无忧、便捷出行服务等品牌建设,全链条运用人脸识别、一证通关、RFID行李跟踪等智能化便捷服务技术,提高乘机、地面交通、行李提取便捷服务效率,旅客出行服务体验明显提升,服务满意度测评连续十五年达满意水平。公司先后获得青海省“用户满意企业”称号,西宁机场获国际航协“白金机场”认证、亚太地区“最佳客户体验机场”称号,两次获得“中国民用机场服务质量优秀奖”。
主业发展势头迅猛,也带动了辅业的良好发展。公司主动顺应国家经济发展新格局、产业发展新趋势,充分发挥机场综合性平台功能,构建空港房车营地、空港全球购、空港牧场、空港基地、空港生态园、空港酒店群“六个空港”新兴产业,以新业态带动传统业态发展,挖掘资源潜能,增强航空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心怀国之大者勇担社会责任
良好的发展,让青海民航承担国企社会责任的肩膀更加强健。作为民航企业、一省门户,青海机场公司从不仅以自身发展为最终目标,而是将自身发展融入青海省发展战略,积极服务“一优两高”“五四战略”落地、服务“大美青海”旅游品牌建设,积极践行满足民众便捷出行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初心和使命,使民航行业价值得到充分彰显。
十五年来,青海机场公司通过航空运输生产,为青海省创造就业岗位2余个,公司员工收入稳步增长,累计纳税2.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3.99%。公司积极参与、精心安排,高标准、高质量圆满完成历年“青洽会”“环湖赛”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多次被青海省政府授予“青洽会”“环湖赛”保障先进工作单位、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以真情服务为青海省树立良好窗口形象。
为使最偏远地区无航空出行经验的民众获得最为全面的民航出行服务,年,青海机场公司开展“全域惠民全程无忧”航空出行项目,各机场组织员工前往所在地最偏远地区,走村串户,登门拜访,将优质的民航服务推广至社会末梢;公司积极提高特殊旅客,尤其是老年和少数民族旅客服务标准,为特殊旅客在登机、抵达过程中提供全程陪伴、全程优先的贴心服务;做好朝觐包机服务保障工作,让渡自有广告资源,免费播放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公益广告,积极支持西宁、海东市创建文明城市,为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做出贡献。公司获得“全国民航文明单位”“青海省文明单位标兵”“青海省劳动模范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以自身实践为社会创造文明。
年,玉树发生7.1级地震,青海机场公司在西部机场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在民航各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承担起搭建抗震救灾空中桥梁的重任,所辖西宁、玉树、格尔木机场共保障民航客机、空军运输机、直升机共计架次,玉树机场保证了从各地空运来的救援人员、救灾物资高效分流、中转,吨救援物资及时运抵灾区,通过军民航飞机转运伤病员人次,未发生转运过程中伤员死亡情况,为取得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青海机场公司和玉树机场分公司获得“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玉树机场重新定位了国内支线机场在应急救援方面的重要意义。
为良好运营不断投运的新支线机场,使其最大限度服务民众出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青海机场公司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率先在德令哈机场实施由地方政府、行业政府、航空公司、机场共同承担,以保持支线机场稳定航班频次和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票价为主要内容的“通廉航空”模式,随后进一步引入花土沟、果洛、祁连机场。年争取民航局在“通廉航空”模式的基础上,率先在省内支线机场开展基本航空服务计划试点,充分发挥了民航助力脱贫攻坚、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作用,在全国民航形成了示范效应,得到民众广泛好评。年,作为基本航空服务计划的有力补充,青海机场公司于海西州三机场开通全国首条高高原支线机场双向环飞通航短途运输航线,不到半年旅客吞吐量即突破1万人次,受到当地民众和政府的一致好评。
年以来,公司积极落实“精准扶贫”任务,加强对口扶贫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集体经济、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当地土特产,出资认购农产品,村内贫困户人均收入由年不足元提高到年超过元,扶贫村已于年实现整体脱贫,公司被评为“青海省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年,面对新冠疫情,公司第一时间响应青海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第一时间与地方政府建立信息通报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守好省门,做好支援湖北医护人员包机保障工作,切断疫情空中传播途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坚持思想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制定常态化防控措施,确保员工“零感染”、航空途径“零传染”,牢牢守住了青海省防疫“空中门户”。
不负期望重托乘势扬帆起航
青海民航事业所取得的良好发展,来自于全体干部员工的长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更与青海省委省政府和民航局、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的高度重视,以及始终不变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好的发展,源自青海省委省政府和民航局、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对青海民航的高度重视。年,青海省政府、民航局签订《促进青海航空事业发展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关于加快推进青海民航发展的会谈纪要》。此后,双方开展会谈共38次,签署协议26份,就解决青海机场建设、运输生产、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重点问题达成共识,共同推动青海民航事业健康发展。年,双方再次联合印发《关于在青海省开展基本航空服务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携手在青海试点基本航空服务计划。民航局和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领导共调研青海各机场工作48次,青海省委、省政府领导共调研次,为公司各方面工作提出指导意见、现场解决问题。
好的发展,源自青海省委省政府和民航局、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配套法规、政策、资金的支持。15年来,民航局共给予青海省中小机场补贴3.04亿元,民航发展基金44.88亿元,其中机场建设投资35.55亿元,占总建设投资的57%;及早将青海省各机场纳入全国机场建设布局,在规划、设计、审批等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并在建设过程中给予悉心指导,有效推动了青海机场建设的快速实施。青海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促进青海民航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青海省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等多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累计给予公司各类补贴万元,减免税收万元,累计垫付机场建设资金33.2亿元,补贴民航发展专项资金13.4亿元,为青海机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省政府与东航、南航、厦航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民航局和青海省委、省政府为营造青海民航事业良好发展环境、增强竞争力、争取外部支持、完善青海航线网络、带动省内支线机场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
好的发展,也来自青海各州、市的大力支持。各州、市政府不但在机场建设中给予多方支持,还累计拨付各机场航线补贴2.94亿元,对支线航空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给予有力帮助。各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每年定期带领各支线机场分公司营销航空公司,与相关航空公司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同时,各州、市政府在地面交通、旅游合作、机场宣传推广等方面也给予了各支线机场全方位的支持。
好的发展,也离不开集团化管理的巨大优势。联合重组后,公司吸收了来自西部机场集团的优秀企业文化、先进管理理念、丰富发展经验,在集团整体战略部署指引下,公司管理模式由经验式管理转向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对标国内先进、与国际接轨,减少了试错成本。
为解决青海机场公司专业、管理人才紧缺问题,西部机场集团利用集团统一的人才发展战略,搭建双向流通的干部人才队伍交流、培养机制,集团支援青海机场建设、经营管理等人才紧缺岗位和公司累计输出到集团总部以及成员单位的优秀管理人员累计人,拓宽了干部成长锻炼渠道,为公司发展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联合重组后,青海机场公司营销各大航空公司往往由集团“组团”,将西宁、西安机场航线、航班“打包”营销,提高了青海航空市场对各航空公司的吸引力;全集团统一标准的优质中转服务产品和由西安机场充足的客源所支撑的航线,也使西宁出发经停西安或在西安机场中转的旅客有了更加多样、便捷的选择。
在内和外顺的良好发展环境下,青海机场公司没有辜负青海人民的殷切期望,珍惜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构筑了腾飞的天路,为青海人民便捷出行搭建了顺畅的通道,以良好的发展回馈交上了一份满分答卷。
不忘初心使命再创辉煌佳绩
回望来时路,收获满满;展望新征程,未来可期。在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机遇期,青海将成为中西交流大通道上的重要省份,在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指引下,青海机场公司将立足青海、引领青藏、辐射西北、融入新丝路,到“十四五”末,青海机场公司将完成西宁机场三期扩建、玉树机场改扩建工程,实现“一主八辅”的民用机场格局;省内各机场旅客吞吐量、航班起降架次和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万人次、12万架次和8万吨,其中西宁机场分别达到万人次、10.3万架次和7万吨,公司安全服务等工作基础更加夯实,公司对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发展引领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具有较强航空相关产业聚集能力、区域服务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一流现代化航空服务企业。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要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两个坚定不移为青海机场公司指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自身高质量发展与万青海人民对于美好航空出行条件的向往紧密结合的发展道路。而十五年来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则强有力地证明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继续坚持走集团化管理的道路是最佳途径。
十五岁,正是豆蔻年华,十五岁,正是青葱岁月,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之年,眼前又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青海机场公司青春依旧,芳华不减。相信在下一个五年、十年、十五年,青海机场公司仍然会在四朵祥云的旗帜下,坚守初心使命,永葆青春活力,永远担当青海经济社会腾飞的强劲引擎和冲天铁翼。
编辑:吴晓斌
文字:吴晓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