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雄飞勇敢仁爱下的诗思史

汪雄飞:”勇敢仁爱”下的诗、思、史

——读曹钦白老师《忆军旅,能不忆玉树》有感

收到曹钦白老师馈赠的散文集《忆军旅,能不忆玉树》时,已是农历丙申猴年在望,而农历乙未羊年未去之日。曹老师散文集子中的许多篇目,我过去在他的博客中已经拜读。但美文不厌百回读,在羊年和猴年交替的当儿,我还是很仔细地将《忆军旅,能不忆玉树》通读了一遍,有好些篇章,我还时不时翻出来重读、欣赏、琢磨。之所以读得仔细,是因为在心底我盘算了一下。一是曹老师早年献身国防在青海玉树当骑兵,而我自年起就在青海西宁打工,我们都有青藏高原的生活背景(虽然,二者还有一定的差距),我要真真切切地感悟一下曹老师的“表达”,以有裨益于我的业余写作。二是早年见到曹老师编辑的《税收与社会》时,我还在陕西宝鸡一家国有企业作会计,也曾给《税收与社会》投过稿,自然没有中,后来我也没有坚持;待到《税收与社会》成了内刊《陕西国税》时,搁笔多年的我想重新捡拾起写作的爱好,再试着给曹老师投稿,没想到得到曹老师大大的厚爱,言论、随笔、散文以及微观财税论文,在《陕西国税》上都发了一些,我都有些受宠若惊,在写作上,曹老师对我有知遇之恩,诚心诚意地研读曹老师的文集,自然是我的本分;有时也扪心自问:若是当年坚持写作,坚持给《税收和社会》投稿,以及能和曹老师还有诸位“含光大侠们”早交往一些(遗憾的是,至今我还没有见过曹老师),我的人生、写作是不是会不一样呢?人生也就是一篇美文而已,也许,我们还没有写出美文来,人已经老了。当然,这里的“我们”是不包括曹老师的,因为他是真正的成功者;而这里的“我们”却是确确实实包括了我自己。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之人”——我没有诸葛孔明那样的自诩超然,我有的是人生无远大理想、无刻苦坚持,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懒惰松懈,用我陕西老家的话来说,“这娃没有性成”。透过《忆军旅,能不忆玉树》的文字内里,我们可以看出曹老师是一位多么要强、勇敢、无畏、敢于扼住命运咽喉奋斗的强者。无论是他当骑兵练习军事科目骑生马的“危险之旅”,还是当给养员为了搞好战士们的伙食把“不知猴年马月出的菜谱翻烂”;也无论是他在文革那样的文化沙漠坚持学习,还是他在后续30多年的税务生涯为国收税、主编《税收与社会》杂志,以及进行税收文化研究等;即就是他现在退休了,也“退而不休”,笔耕不辍,为社会奉献出精美的精神食粮,就如这本散文集《忆军旅,能不忆玉树》,而这,曹老师还是持“有病之身”——在《蔬菜》一文中,曹老师是这样写的:“糖尿病这一当年杨贵妃才有的富贵病大面积傍上了刚刚小康的国人,本人也不幸于10多年前罹患了这一终身病”。对此,我希望曹老师一定要善自珍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总体看来,在曹老师面前,我只有鞠躬致礼的份儿:这是真正的英雄,是生活的强者,他取得的成功、进步,无不渗透着努力奋斗者的坚强与刚健。而我们后学者,在这方面,风骨就要差失很多。

说曹老师是英雄,是勇敢的人,是他时刻秉持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时刻想着为社会和他人多作些贡献。剖根溯源,真正的勇敢是和仁爱相关联的。曹老师本身就是汇集仁爱、善良、智慧于一身的长者。细细翻阅和体悟《忆军旅,能不忆玉树》一书,曹老师的军旅回忆,以及藏区生活钩沉,还有今昔历史关照等,均如上善之水,闪亮着仁爱和道德的光芒。他爱祖国,爱人民,爱军队,爱藏区,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另一方面,“爱之深而言之苛”,为了让这一切更加美好,曹老师也不溢美、不隐恶,直面生活的阴暗面,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不要说这是“装”。无爱之人,一定偏狭无趣,面目可憎,要他们写出锦绣文章来自然很难,很难。“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曹老师在文中写他从军期间的“梦回秦关”,如今身在长安的“西北望玉树”(见《称多县城》等篇章),以及他对战友(见《藏族战友》、《战友毛娃》等篇章)、朋友(郗德怀、贺文慈等),以及藏区人民的爱等,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一言而蔽之,是“我的爱如潮水”,爱驱动着文辞、字句、篇章,以至于蔚为文化大观:“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苏轼《文说》)”虽说我近年来也在青藏高原的西宁市工作,虽说西宁和玉树差别比较大,但和曹老师走笔藏区的声情并茂,对藏区文化、民俗、景观、物产描绘得栩栩如生,以及他在文中穿插的时代拾遗,我辈只能自叹弗如。说到底,作为一名打工者,在业余写作深入生活方面,我还是浮在空中的,深入生活不够,普遍意义上对生活的关照和“爱”不够,这样,文章要写好就不容易了。

深入生活,并执笔为文,为美文,那还是要讲究艺术的表达手法。曹钦白老师散文集《忆军旅,能不忆玉树》艺术成就很高,可以作诗歌观、可以作反思录观、可以作微史记观。“最好的文字是诗”,最好的文字要有诗的内涵和诗歌一样精美、艺术、纯粹,这也是文字以及文学的魅力所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这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这是许巍唱的高晓松写的新歌,听得人泪流满面。用在评价曹老师《忆军旅,能不忆玉树》一书上,我认为非常贴切。赤手空拳的奋斗:从那个由西安市下乡的学生,从那个由长武县参军的战士,从那个由玉树回到西安的老兵,从那个由税务系统退休的前官员,从那个仍深情回望军旅、回望玉树的学者、作家,曹老师的人生经历和历练印证了一切。但他永不忘“诗和远方的田野”,使得凡俗人生有了诗化的灵动。落脚于散文集《忆军旅,能不忆玉树》中,曹老师对他骑兵生涯战马、马裤、马靴、马刀等军需品以及军旅生活等描述,还有对诸如牦牛、干牛粪、麝香、茯茶等藏地物产的推介,均濡染着深深的审美光芒,且一波三折,尽力写美。文尚朴实,但自然而然的审美、聚焦、升华,文质相间、虚实相伴、平实和强化相平衡也是必须的,也就是说,如果文字是一碗茶汤,那诗意的表达就是茶汤中的晶盐,那是必须的;否则,清汤寡水的,就缺少“别有深意”的韵致、典雅和深厚。“年3月,我终于绕过了那道弯,回到了家。这一别就是37年,从此再没有回去。但我不止一次在梦中从北向南又绕过了那道弯——回到了称多!迎接我的还是那首熟悉的歌:女儿在前面走哇,走得忙,老汉我赶的呀,汗直淌;一心想看拉萨新气象,迈开大步我紧呀紧跟上呀……”这是《称多县城》文的结尾。“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就是我怀念高原灌木的原因。”这是《灌木》文的结尾。简洁明了、干净利索的文字节制节省,但内涵极深,“词有限而意无穷”,如食橄榄,诗意俱在其中。而曹老师这样“豹尾”收笔的行文方法,几乎篇篇俱是。在相关篇目的写作中,曹老师运笔幽默生动,如“吮指头”的笑话,没有人读了不哈哈大笑的。归结文集诗意表达、技巧到位的主要原因是:曹老师赤子情怀总关诗,满怀诗人本色;次之,多年的编辑工作,百炼成钢,曹老师已练就了一双审美的慧眼,练就了一身挥散自如、能创造艺术、写出美文的深厚功力。

曹老师是诗人(广义的诗人,指写出诗意作品),也是学者。他的学者意味要更浓厚一些,接受的训练更专业。在散文集《忆军旅,能不忆玉树》中,处处显出思辨的力量。没有深刻的反省,类人猿将满足于啸傲山林,将不会走出森林来到大陆,逐渐直立行走,这样,也许就没有了今天的人类及人类的文明。散文集《忆军旅,能不忆玉树》也是一部反思录。作者的反思,开凿于历史,着眼于现实和当代,暗含辩证法,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深刻性。如《拉练》《医生》《骑兵政治经济学》《灌木》《垦荒》《平叛》《宗教》等篇章,满含作者苦心孤诣研究反思的成果。“拉练沦为一种形式,以为只要能吃苦就能打胜仗,殊不知,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唯意志论。”这是作者在《拉练》一文中的文眼。《医生》一文从服务基层、服务最艰苦地区民众的角度来说,实事求是地对文革中知识分子支边等具体做法进行了辩芜和肯定。《骑兵政治经济学》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反思平衡国防和民生的大文章,重树“自古知兵非好战”的圣人智慧。《灌木》、《垦荒》是反思环境保护的。而《平叛》、《宗教》反思的对象和反思的深度令人震撼,有心者可以细细研读。在反思对象“高大上”之外,曹老师也有形而下的反思会启迪和指导我们的生活。“看来,人的命运在出生之初就被安排好了。粗茶淡饭是平民的宿命,你可以不甘心平民阶层,努力向上摆脱命运的羁绊,但你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时,不可忘记了本色,当你以另一种生活方式为荣、为尚的时候,你的基因会因这种扭曲发生变化,最终会以你后悔不迭的方式来警告你。可惜,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早已为时过晚。”这是《蔬菜》文的结尾。我想,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作为饮食指导,少摄入些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少吃大鱼大肉,那“好吃难克化”啊,还是“粗茶淡饭分外香”的好。

历史,并不简单的是教科书中的标准讲义。它毛糙粗粝、博大庞杂、丰富诡谲。曹老师的散文集《忆军旅,能不忆玉树》也是一部“微史记”。风追司马,中国文人历来就有秉笔直书的治史观,阳春白雪的高层治史自是必要的,但下里巴人的治史则更有温度,更能体现普通人的“活的思想”。在散文集中,曹老师本于心,笃于实,述于信、达、雅,对他所经历的时代进行了回望。军旅生涯有训练之苦、有改造建设营地溪流之乐,但也有搞花架子、搞形式主义,也有小小不大的“不正之风”,这对于人的伤害也是比较大的——这从《藏族战友》一文可以看出:“复员时,多杰他们是坐卡车晚上走的,多杰一上车就蜷缩在角落里再不吭声,车开时,我想专门向多杰说声再见也不可得。从此,我们就失去了联系。但我从没有忘记他。”我们似乎可以身临其境,看到在等级观念极强又有潜规则“萌芽”的当时军营,这位藏族战士最后的苦痛、委屈和无奈。而作者从参军到后面的转业,也有找人说话通过体检当兵,转业为办事送人麝香等经历。作者也反思道:他能当上兵也是命运的“宠儿和幸运者”。我在猴年春节期间看此书的时候,曾经问我那比曹老师年长10岁的父亲,你那时候从解散的西安广播学校返乡,难道不能去当兵吗?父亲痛苦地摇摇头:“不成不成,我家是四类分子,当不了兵的。我年年报名,一到大队就让XXX(当时大队书记)给挡住了。可他还让我办黑板报、写批判稿,说看我能做一名可资培养的坏分子子弟不?”曹老师所书写的藏地风情、藏地历史,特别是藏地婚俗、左倾思想对藏区安定团结、和平和谐的政治环境的戕残破坏等,具有极强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作者在写作方面较大篇幅地引用郗德怀以及在称多工作的离退休老干部的回忆文章,考据工作做得扎实。这样,文章就写得厚实、有分量了。

从文章学的角度看,曹老师写得真、写得巧、反思和挖掘的也很深,考据和史料比较翔实,细节铺陈,字句连缀,启承转折,驰滞收放,都非常的讲究,而且,行文自然顺畅,无造作雕琢之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期待英雄曹钦白老师,能继续以“勇敢仁爱”下的诗、思、史为璎珞,为我们编织更加美好的“绝妙好辞”。这是读者之福,也是精美艺术品贡献社会的良善之举。

见贤思齐,让我能汲取曹钦白老师些许刚健勇猛、勤奋执着的力量,以滋养我孱弱的心性和懈怠的意志,让我能稍微如他一样,写好人生这篇美文。

姓名:汪雄飞

公司名称: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鍖椾含浠涔堝尰闄㈡不鐤楃櫧鐧滈
鐧界櫆椋庤兘娌绘剤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lanhealth.com/bbfz/74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