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青海,无人不知一段特殊的大饥荒年代,把青海人的命运与湟鱼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正因为当年湟鱼救过很多人的命,如今青海人心怀感恩倍加珍爱湟鱼、 在一个下着淅沥小雨的早晨,我们敲开了渔场老职工刘书贵的家门。老人家今年81岁,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谈起当年在青海湖渔场,他显得有些激动,说:当年的人苦啊,虽然苦,但我们的工作热情却很高,在我们捕鱼大队,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脚踏地球转,手指华云山,跟着太阳走,青海建家园。”他是从部队转业来渔场的,当时青海湖周边有五个国营渔场(分场),两千人左右。分别是:黑马河渔场、江西沟渔场、布哈河渔场、沙坨渔场、铁卜恰渔场。刘书贵所在的渔场有30多条捕鱼的机船,每条船上15人。当年,青海湖鱼资源非常丰富,一网下去能收获几万斤湟鱼,相当于有四五辆卡车的湟鱼。那时,青海汽车八场专门负责从青海湖往西宁运输湟鱼。 回忆起青春岁月,老人的眼中闪现着独有的神采,他喝了口老伴递过来的酽茶接着说,年到年,是青海人民生活极度困难的3年,随着政府“猎山渔水”各单位自救号令的发出,数万人进入环湖地区日夜不停地捕鱼。国营渔场、全省各单位组织的捕鱼队、周边自发打鱼的农民、甚至还有来自甘肃、陕西等地区的捕鱼者,整个湖区布满了黑压压的捕鱼的人,场面很壮观的。现在想起来,我们真要感谢上天赐给青海一个大湖,湖中又有这么多湟鱼救命啊! 在青海地质局的“踏遍昆仑”纪念册中作为业绩记载的,年局捕鱼队全年共捕鱼约23万斤。这仅仅是一个单位,青海有多少单位又捕捞了多少湟鱼,是无法统计的数字。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青海湟鱼就是救命鱼,不知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农场过了一个有鱼吃的春节 王克范老人今年83岁,他说话直率,声音洪亮,依然保持着军人的风范。老人年从部队转业在铁卜恰渔场当厂长,他说,当时一天能统计到的渔场产量约为50吨左右,一年能捕捞近3万吨湟鱼。每天工人们从早上5点钟起航,一直捕到晚上11点归来,一般40分钟就能打一网,一网约有2吨鱼。码头上湟鱼堆积如山,20多辆卡车不停地转运。当时不具备冷藏能力,经常有大量的湟鱼因没有及时运走而腐烂掉,浪费非常严重。 老人说,看到大量的湟鱼腐烂我很心疼,有一年冬天大雪,西宁运输湟鱼的车上不来,码头上湟鱼堆了很多,我就给德令哈农场打了电话,让他们来拉湟鱼,整整8车白送,农场的人高兴极了,他们过了一个有鱼吃的春节…… 当年在渔场每一个人都可以吃饱肚子,这是许多人羡慕的日子了,至少我们是有鱼吃的。
用27斤重的湟鱼做鲜美的生鱼片 在青海省渔政管理总站办公室主任覃永生的协调下,我们在青海渔政家属院见到了鲍玺林老人,他今年67岁,是一名上世纪70年代在渔场工作过的老工人。老人说起话来非常温和,他告诉我们早在年前,青海湖湟鱼原始储量达到了32万吨。年至年3年间捕捞量将近7.5万吨,到了上世纪70年代鲍玺林老人所在的渔场年产量只有吨湟鱼,到了年基本上就打不上太多的鱼了。那时渔场有6条机船,一条破冰的铁船。 有一年捕鱼队打上来一条27斤重的大湟鱼,其中有一位南方籍工人十分会做鱼,他将大鱼身上的肉用刀片下来,鱼肉片薄得几乎透明,然后他拿出做好的蒜醋汁,请大家吃生鱼片,那味道真是鲜美可口,眨眼功夫就吃光了。鲍玺林老人说,这位南方籍工人能将湟鱼做出近百种菜,平常大家都盼着他露手艺。如今青海湖中根本见不上这些大鱼了,捕捞上来的只有二三两的小鱼。湟鱼干作为礼物送给外地亲戚 青海人都有一段和湟鱼相伴的日子。网友五月花在博客中写道:我们一家就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迁居青海生活的,所在地点就是青海湖边的一个农场,为了弥补食品的不足,父亲的农场都组织了捕鱼队,到青海湖中捕鱼。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单位拉鱼的牛车就回来了,新鲜的湟鱼还在活蹦乱跳的,家属们就抢先一哄而上,拿盆的提桶的,争相挑选,其实个个都是又肥又大的,单位象征性地收点钱,或三分、或五分、或八分钱一斤,便宜得很。 那时农场家家存的鱼干都不少,当初晒湟鱼时,为了鱼肉能彻底晒干,都是从脊背刨开的,所以鱼干都是平板的,不知是谁家发明了一种新的吃法,把鱼干在水里泡软后,然后用蒸锅蒸了吃,蒸鱼时蒸锅里先是一层一层地把鱼铺好,然后抹上一层盐、辣子、花椒粉等调料,一层一层地叠放着,往往是一蒸一大锅,吃时就像吃饼子一样,味道非常好,可以当主食。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生活不好,我在省城上中学,每个假期返校,都会带上许多父母给准备的干鱼,一到学校,同学们总是欢呼着,一阵你抢我夺。那时,同学们最欢迎我从家里回校,也最欢迎我家里人到学校来看我,因为每次都会有鱼干和炸鱼带来。几年的中学生活,湟鱼给我及我的同学们带来了不少生活的乐趣,至今说起来,还念念不忘。 一次父亲背着多半麻袋鱼干到咸阳探望他的姐姐我们的姑姑,姑姑家孩子多,正为口粮不够吃发愁,已偷偷地跟人约好,要买些高价粮补充。这时节我父亲来了,背着个麻袋,远远的姑姑听人叫他们说有人找他们,她一时没看清还以为是卖高价粮的来了,闹个笑话,父亲送来的鱼干,对姑姑一家来说真是雪中送炭……湟鱼与青海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中央电视台播出湟鱼洄游系列节目后,互联网迅速做出反应,一下激活了我们的父辈的珍贵记忆,有关那个年代湟鱼的故事,一时间超越了任何流行的段子……我在 那些天,有许多年不联系的人,在湟鱼的牵引下开始联系,相互叙旧,那是一段从湟鱼开始的青春岁月,甚至千里之外的长途电话也成了父辈们交流的方式:湟鱼不但救了我的命,也是那时最珍贵的营养品啊!那些到西部的拓荒者,在记忆中都存有一份吃湟鱼的经历,他们靠着湟鱼的天然营养补充,熬过了那段最饥荒的年代…… 从地理上说,青海湖是高原之肾,它吐纳着生命的气息;养育着周边草原,让无数生灵在这里自由栖居。而生活在青海湖的湟鱼则与一代青海人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来自:西宁晚报)联系我们①北京治疗白癜风中医医院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看的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lanhealth.com/bbfz/7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