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青海奇观上央视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

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

能化龙的鲤鱼尚未有人见过。

但“鱼跃龙门”的精彩场景,

却常见于青海湖裸鲤,且每年上演。

(戳视频)

7月7日央视新闻直播间就报道了湟鱼洄游的盛况

据了解,

湟鱼性腺初期发育到具备生殖繁衍能力时,

便开始洄游。

在水流刺激下,湟鱼性腺逐渐成熟,并找一处水温较高、河道底部有砂砾石的地方完成鱼卵受精。之后亲鱼游至温度、水流等比较适宜的缓水区进行“休养生息”。到农历8月15日前,才随着湍急的流水,顺河游向青海湖。

它们排成纵队,穿过怪石嶙峋的河底,聚集在河水相对平缓的地方,休息,积蓄力量,准备迎接前方漫漫征程中的艰险阻隔。洄游的湟鱼在这里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堪称世界奇观。

洄游过程中,如果水流得太快,它们会被冲下去,湟鱼常常好不容易前进几公里,最后被冲回原地;如果不幸遇到上游下雨涨水,湟鱼好几天的努力就会全部白废。克服了水流,湟鱼还得爬坡,河道里的坡坡坎坎给它们制造了各式各样的障碍。

7月7日直播当天河水暴涨

↓↓↓

除了湍急的水流,还有有很多很多水鸟早在湟鱼洄游前就已经在岸边等候多时,湟鱼要时刻警惕河边等着捕猎它们的鸟类。

鱼鸟大战

↓↓↓

为了完成传宗接代的神圣使命,

湟鱼选择以生命为代价的逆流而上,

艰苦跋涉洄游产卵。

只有经过这样的艰辛,

才能刺激湟鱼性腺发育成熟顺利产下下一代。

虽属生存之道、自然法则,

但也充满了不屈、拼搏和用生命演绎的精彩及悲壮,

令人惊叹!

6月10日青海湖裸鲤开始洄游,

7月中旬达到洄游高峰期,

将出现“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观。

到了6月中旬,偌大的青海湖里几乎没有了湟鱼的影子,而河里却出现“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壮观场面,数亿尾鱼儿顶着水流游到河里来,一路逆流而上,最远的要游六七十公里,一边游一边产卵,看似不声不响,其实却困难重重,甚至会面临死亡,但它们无所畏惧,依然灵动地向上游去……

  这就是湟鱼洄游,是延续生命的本能,是追溯生命起源的奇迹。

世界上有很多鱼都有洄游的习性,既有海里的鱼也有河里的鱼,像中华鲟,还有大马哈鱼等等。那么湟鱼为什么要洄游呢?

因为性腺的发育,它需要一个水流的刺激。每年5到8月份的时候,它就达到了。就是说,它要马上开始准备繁殖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它就需要有水流的刺激,让它的性腺达到成熟。

原来湟鱼顺着河道逆流而上,是来找刺激的。没有流水的刺激,雌鱼的卵就成熟不了,雄鱼的精子也成熟不了,这传宗接代的任务就无法完成了。所以,雄鱼长到3岁、雌鱼长到4岁,进入了性成熟的年龄以后,每年夏天它们就要到流水中,一边寻找刺激,一边等待生命中的那个能量大爆发的时刻到来。

湟鱼繁殖是通过体外受精来进行的。雌鱼把卵排到水里,雄鱼也把精子排到水里,让卵和精子自己在水里找对象,所以这鱼妈妈和鱼爸爸选择的产卵场就很讲究。

一般来说湟鱼会选择一些水流相对平缓,水深要比较适宜,底质是一些细小的沙砾石的地方作为产卵场。水流缓,水下有细小的沙砾方便挖坑,就可以给孩子们做个窝,精子和卵子不容易被冲走,受精的机会就多;水浅的地方温度高,也会有利于受精卵的孵化。

找到了这种适合的产卵场,湟鱼们就会在这里聚集,等待时机。产卵过程中鱼的身体一直在扭动,由于雄鱼的挤压、冲撞,雌鱼的身体经常会被抬出水面,而且鱼尾的拍打,也会在水面上形成明显的水花,把产卵场装点得生机勃勃。当水温处在摄氏7度到17度之间的时候,它们就要开始上演壮观的水中芭蕾了。

雌鱼产卵不是一次产完。它洄游一段路,成熟一批卵就产一批,然后继续洄游,一路上要产两到三次,需要花上一个多月的时间,最远的洄游距离可以达到60多公里。一条雌鱼一年可以产下多枚卵,但是能够顺利长大,3到5年之后再回到这条河流中来产卵的成鱼只剩下3到5条。你会喜欢

青AS的司机这下出名了!视频曝光

青海公布一批案件

明天起,西宁四条道路封闭施工

来源:视讯青海、央视新闻、光明日报、人民网、网络

编辑:孙喜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lanhealth.com/xnwbjj/110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