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论古代的疆域的时候,许多人往往将疆域和势力范围以及领土的概况混淆。首先,领土是近代国际法后才形成的概况,也就是国家的法理主权范围,基本是通过各种国际条约奠定的,如现在台湾问题还未真正解决,但是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不可置疑的。而古代没有领土这个说法,一块土地丢了就丢了。不过我们可以用疆域和势力范围来区别,我们现在说的古代王朝的版图,应该就是包括疆域和势力范围的。
所谓疆域,也就是一个政权行政范围之内的土地,而势力范围一般是指国家没有行政管理,但是驻扎了军队的地方,也可以包括附属国等。当然,势力范围并不等于影响范围,影响范围是国家力量影响的区域,要大于势力范围。例如,美国的疆域基本是50州和在海外领地;而美国在琉球群岛等地都有军事基地,这些就是势力范围。而美国的军事威慑了全球,这是属于影响范围。
那么根据这个标准,我们来说说中国古代的汉朝、唐朝、元朝、明朝和清朝到底有多大。
首先,来看看汉朝。汉朝的疆域,也就是行政区划的范围,也就是所谓的十三州,分别是幽州、冀州、并州、兖州、司州、豫州、徐州、荆州、青州、扬州、凉州、益州、交州。当时的汉朝人也认为这一代属于汉朝,其他则不是,例如《汉书·地理志》记载的范围也就是十三州的范围。
至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南置交趾,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日凉,改梁日益,凡十三部,置刺史。——《《汉书·地理志》
汉兴,以秦郡稍大,析置郡国。武帝斥越攘胡,土宇弥广。哀平之季,凡郡国百县干三百一十四,道三十二,侯国而诸郡置十三部刺史分统之。谓司隶、并、荆、兗、豫、扬、冀、青、徐、益、幽等十三州。汉地东西九干三百二里,南北万二千三百六十八里。——《旧唐书》
汉朝十三州
那么西域地区呢?西域在西汉有30多个国家,东汉时期有50多个国家。这些小国在匈奴强盛时臣服于于匈奴,在汉朝强盛时臣服于汉朝。自从汉武帝时候,汉朝的军事力量开始进入西域,到公元前60年设置了西域都护府,驻扎了一定的军队,甚至进行屯田。不过,汉朝和西域各国始终属于军事联盟性质,西域各国成为了汉朝的附属国。而汉朝始终没有在西域进行行政管理,没有征收赋税,因而西域应该属于汉朝的势力范围,而非疆域。
唐朝和汉朝的疆域类似,但是又有区别。唐朝的疆域基本处于贞观十道和开元十五道的范围内,其疆域和汉朝是差不多的。但是,唐朝在西南和东北地区比汉朝要小,而西北地区比汉朝延伸得更远。唐朝魏晋南北朝的基础上,在西域东部设置了西州、西伊州和庭州,西域三州并非羁縻州,而是唐朝直接管辖的行政区,隶属于陇右道。因此,西域东部的确是唐朝的疆域。
安西都护府和安西四镇的情况和汉朝也有所不同。年,唐朝灭高昌国,设置了西州和安西都护府,也就是说安西都护府是建立在唐朝疆域之上。年,唐朝灭龟兹国,不久将安西都护府迁徙到此地。而“安西四镇”则确实是唐朝在西域建立的军事据点,在“安西四镇”的威慑下,西域各国时而成为唐朝附属国。
当然,唐朝对西域的控制也不能说稳定,根据相关资料,安史之乱之前,唐朝和突厥、吐蕃都是交替控制西域,尤其是年之前,安西四镇在唐朝和吐蕃之间反复易手。直到年之后,安西四镇才牢牢被唐朝控制将近年。年之后,吐蕃又长期控制了安西四镇。而当时两国也没有灭安西四镇所在的国家,只是将之作为附属国。因此,可以说安西四镇之地也是势力范围。
关于唐朝的疆域,《旧唐书地理志》也有记载“唐土东至安东府,西至安西府,南至日南郡,北至单于府。南北如前汉之盛,东则不及,西则过之。汉地东至乐浪、玄菟,今高丽、渤海是也。今在辽东,非唐土也。汉境西至敦煌郡,今沙州,是唐土。又龟兹,是西过汉之盛也。”《旧唐书》认为唐朝土地最西到达了龟兹,因为该国正是被唐朝所灭,设置安西都护府于此。为什么《旧唐书》说唐朝疆域北到单于府非安北都护府呢,因为单于府处于漠南,是唐朝行政区划范围内,而安北都护府只是一个军事据点,是势力范围内。
元朝的疆域范围,主要是行省范围之内。那么当时的西藏、青海是疆域还是势力范围呢?年,蒙古军队进入了藏区,征服了吐蕃各族。在此后的凉州会盟中,藏区各大势力正式被纳入到蒙古版图。蒙古不仅在藏区驻扎了军队,还对该地区进行了户口统计、划定地界、确立税收。元朝建立后,设置总制院(后来改为宣政院)来直辖乌思藏,宣政院的领袖名义上是萨迦派首领帝师统领,实权掌握在院使手中。宣政院下又设立朵甘思(西康)、朵思麻(在青海,又称为吐蕃宜慰司)和乌思藏三个宣慰司。可见,元朝对藏区的管辖是比较松散的,但是由于有行政管辖,因而也算是疆域范围。
元朝的势力范围主要是征东行省、缅中行省、占城和征东元帅府。征东行省实际上就是高丽王朝,其行省长官就是高丽国王。而缅中行省是元朝征服缅甸后建立的土省,不久也废除。两省都在元朝的军事力量介入下建立的,受到元朝的军事控制,属于元朝的势力范围。征东元帅府位于黑龙江流域,这里只有军事力量存在,没有行政管辖。而四大汗国早已脱离实际控制,连势力范围也不算了。
明朝的主要行政区的范围就是两京十三省,巅峰时期多一个交趾布政司。明朝的势力范围主要是奴儿干都司、关西七卫以及旧港宣慰司。明朝的没有设置布政司的都司,也就类似于都护府,卫类似于都督府,只是军事驻扎地点。奴儿干都司、关西七卫和旧港宣慰司都只存在很短暂,在永乐之后就放弃了。永乐之后的明朝势力范围也仅仅局限于内地。另外,朝鲜也算是明朝势力范围之内。
明朝巅峰时期版图:红色为疆域,黄色为势力范围
至于藏区,缅甸六慰都只是明朝名义上的册封,压根没有任何军事威慑,更别说派遣军队驻扎,以及行政管辖了,这些地区谈不上势力范围,更谈不上疆域。《明史》记载的明朝巅峰时期的疆域为“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吐蕃宣慰司,位于今甘肃临夏),南包安南(交趾布政司),北距大碛(戈壁滩)”,非常的客观。
清朝的疆域,可以说是集大成者。首先,清朝就是从东北起家的,东北三将军辖区不仅仅属于疆域,而且是“龙兴之地”;在内地设置了十八省,实行严格的行政管理,当然属于疆域。
对于蒙古地区,设置了乌里雅苏台将军府等作为军事控制机构,设置科布多、唐努乌梁海、库伦办事大臣作为行政管辖机构;在藏区,不仅驻扎了军队,还设置了西宁办事大臣和驻藏大臣作为行政长官,还颁布《钦定西藏章程》等法律文件,是对西藏主权的出现;在新疆,不仅设置了伊犁将军府作为军事机构,还设置行政官员,征收赋税,还进行移民,建立学校等。清朝后期,还设置了新疆省。可以说,清朝是第一个将东亚大陆全面纳入疆域的王朝。
版权声明
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占豪 zhanhao冯站长之家 fgzadmin远方青木 YFqingmu共青团中央 gqtzy卢克文工作室 lukewen北美留学生日报 collegedaily黑龙江共青团 qingchunlongjiang新闻早餐 xinwenzaocan政事堂 zhengshitang司马南频道 广东共青团tuan_tuanjun胡锡进观察 huxijinguancha燕梳楼 yanshulou宁南山ningnanshan华哥读报 HUAGEDUBAO呦呦鹿鸣 youyouluming99上海发布shanghaifabu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changan-j三秦青年 sxgqtwx青春山东 sdgqtVista看天下 vistaweek青春浙江 zhejiangtsw中建八局 tjbj江苏共青团 js_gqt福建共青团 fj-gqt起点人文plus renwenplus好奇心实验室 feizhengchang阳光一生 sdjd河北共青团 HBGQT83英国那些事儿 hereinuk英国报姐 baojieuk天府新青年 scgqtt青春北京 qingchunbeijing54成都本地宝 bdbchengdu清廉江苏jssjwsjct上海本地宝 shbendibao港漂圈 gangpiaoquan南京本地宝 njingbdb青年湖南 GQTHNS大楚网 dachuwang贵州改革 guizhgg科普中国 Science_China河南共青团hnyouth半岛晨报 bandaochenbaowx我们的东莞 OurDongguan宣克炅XUAN_KE_JIONG江西共青团 gqtjxsw大渝网 cqcq广州本地宝 bdbguangzhou青春上海 qingchunshanghai微路况 weixinlukuang安徽共青团 ahsgqt1瞭望智库 zhczyj北京本地宝 bdbbeijing浙商杂志 zheshangmagazine戎评 rongping深圳本地宝bdbshenzhen广州地铁 GuangzhouMTR新加坡眼 kanxinjiapo武汉本地宝 bdbwuhan哈尔滨本地宝 hebbdb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ncjkq_fabu青春湖北 qingchunhubei莆田小鱼网ptfish广西青年圈 gqtgxqw带你游遍英国 weloveuk广东最生活 gdzsh天津本地宝 bdbtianjin揭道办 gh_8b2f9ccd2eb8成都发布 cdfb-szfxwb后沙 HSYGLGJ杭州本地宝 bdbhzzmq半月谈 banyuetan-weixin中山发布 zhongshanfabu中山发布zhongshanfabu苏州本地宝 suzhoubdb每日甘肃 gansudaily平安家園 pajy广东禁毒 gdjd晓东 fm劳动报 laodongbao安徽先锋微讯 ahxfwx黔微普法 gzqwpf桂风起 guifengqi全国少工委办公室 qgsgwbgs这里是美国 America_hq惠州头条hzxw警钟 zjjingzhong睡前消息编辑部 MQZstudio荆楚网 cnhubeigw温江发布cdwjfb律侠普法 zqyls萧内网萧山论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lanhealth.com/xnwbjj/13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