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邮报第6期2014年8月

特别推荐:

失衡的天平

——传统媒体案件报道五大弊病分析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副制片人王宝卿

随着新老媒体对案件报道的    

文以载道,做借鉴性报道,推动依法治国进程

除了定位明确,周刊在报道中另一个侧重点就是联动国际、国内热点,做有借鉴意义的报道,推动我国的依法治国进程。这是周刊全体同仁的追求,也是一个中国的法制新闻从业者应有的担当。十八大之后,中国改革再出发。大家可能对一个高频出现的词汇“司法公开”已很熟悉。年,我们适时推出了《英最高法院举办公众开放日》的报道。我本人采写了《走进日本最高法院》、《走进“杜丘”的老家》、《走进德国联邦宪法法院》、《走进德国联邦司法部》等亲历式报道。有关部门在看到其他国家最高法院的报道后专门和周刊联系,让我们补充相关信息,作为后来开展类似开放活动的参考。所采写的日本报道,在日方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日本司法部下属的预防犯罪与纠正研究所翻译成日文发表。

再比如,针对雾霾围城,周刊及时推出了“海外大气污染控制”系列报道。其他策划的选题还包括房产税、以房养老、海外老有所养、养老金改革、海外食品安全监管、海外限制楼堂馆所等系列。如何紧紧扣住国内读者    

年年岁岁,国际风云变幻。每年的热点国际新闻,许多也是重大法律事件,但往往同时又极具政治敏感性,并与中国国内的局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纷繁复杂的国际情势面前,作为生长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特有的法制媒体,深耕国际法制新闻,也许有两点是我们可以牢牢立足的:努力介绍国外先进的法律制度和法治文化,大力度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法治建设的伟大成就。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星稿点评:

一篇人物白描的创新与思考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张倩

典型报道是我国新闻媒体的一个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在不同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光彩夺目、影响力持久的人物典型,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等,他们在不同时期起到了鼓舞士气、激发全国人民建设热情的重要作用。与之相比,进入新世纪以来却鲜见如此影响力、持久力的人物典型报道,这类报道似乎进入了困境。不少主流媒体对改进人物典型报道进行着思考和创新,如何使人物典型更易被接受、写作定位有何新意、新时期典型人物报道有哪些策略和技巧,《“乡村法官”的一天》?譹?訛可作为一个分析样本。作为《人民法院报》评出的本年2月份一等奖稿件,在创新人物典型报道方面这篇文章的表现可圈可点。

1.白描手法:带读者走进典型人物的生活,立体化呈现典型形象。

文风清新、语言朴实是本文一大特点,对翟树全的描写不加雕饰、不做烘托,而是用白描手法如实勾勒人物的日常工作状态,这种手法的运用满足了读者心理接近性需求,使人物典型更加真实可信,有效拓展了人物形象的深度和广度。作者摒弃了按图索骥的主观倾向,随机抽取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忠实记录、真实反映了翟树全的一天,既有起床“捅炉子”做饭的生活场景,也有回绝亲属求助后心绪难平的思虑;既有耐心调解案件时充满智慧的群众语言,也有出名后家里家外出人意料的小插曲。通过翟树全一个工作日里面临的大事小情,展现主人公周边的人情世故、工作场景,人物的精神境界得以自然流露。

2.形象感强:用典型人物的价值取向与思想境界体现时代主旋律。

典型报道的形象感源于人物身上的时代特质,而时代特质则源于人物身上的日常细节。文章主人公翟树全是吉林省农安县人民法院哈拉海法庭的副庭长,这一地区农村人口多,法制观念相对淡薄,因此更易因婚姻家庭等细微琐事产生矛盾纠纷,这就为聚焦细节提供了天然的素材。文章通过记录翟树全一天时间里的工作细节表达翟树全“立足平凡、创造非凡”的价值取向,从而达到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

3.人物个性:着眼受众本位摒弃脸谱化表达,以平民化视角、平实语言使典型人物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新的媒介传播环境下读者的思想日益多元,如何避免典型宣传带来的受众逆反心理,使人物典型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成为当下典型报道的难题。典型报道强调人物配合形势政策,以往不少文章事先设定好合符党的政策路线的模板,搜寻人物事迹往模板里面套,典型人物完美却缺乏个性,严肃刻板却缺乏人情味。《“乡村法官”的一天》巧妙回避了这种弊端,平凡的事例中不乏主人公个性的一面,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得以自然而然的流露。如翟树全出名后应酬增加很多,亲人有个大事小情都请他去陪客,说这样做有面子。翟树全却说:“作为一名法官,总去喝酒陪客怎么能行?当法官就注定了要过一种清静淡泊的生活。”人物个性很好地隐藏了宣传目的,无形之中使报道效果得以强化。

4.艺术留白:尊重读者的独立思考与自我意识,提供思辨空间。

社会发生深刻转型,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读者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格式化、灌输式的典型报道模式产生了明显的抵触心理,往往影响宣传的效果。《“乡村法官”的一天》没有过多的背景介绍与人物点评,而是客观呈现真实的工作生活场景,通过艺术留白手法打造评判空间让读者去独立判断,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心理与接受习惯,人物典型的先进事迹得以有效传播,从而实现典型示范和社会整合作用。

5.群众语言:语言风格通俗易懂、清新朴实。

用群众明白的语言释法析理,用群众信服的方法化解纠纷,是翟树全长时间工作在一线形成的有效工作方法。作者通过实地蹲点调查,敏感捕捉到了主人公富有个性与职业特点的语言,并将这些语言广泛应用在文章中,让典型人物更具贴近性与真实感。如翟树全在调解家庭纠纷案件时说道:“媳妇可不是任打任捶的,可不是打倒的媳妇揉倒的面啊。你现在怎么想的?能不能把媳妇劝回去?”群众语言中蕴含着朴素的道德观和是非观,也从侧面反映了翟树全个人的价值取向。

典型人物报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新闻体裁,主要起到榜样示范、模范带头作用。近年来,雷锋、焦裕禄等道德形象逐渐模糊,甚至被不断解构与嘲讽,如何更好地突出典型人物传播价值与社会意义,使形象宣传入耳、入脑、入心,值得思考。

从人类的普适情感出发,找到典型人物与普通人、与当前社会的贴近性,将道德模范进行人性化表达,值得尝试。如中青报在宣传报道雷锋精神时,曾将“快乐”作为人物典型与普通人之间的“契合点”,挖掘雷锋“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从而阐明学雷锋是我们内心自为的追求,是一门关于快乐的学问,是一种平凡的生活,这样的快乐让人们幸福、充实。将人们对“快乐”的共同追求作为桥梁,构架典型人物与普通群众的桥梁,从而使典型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通讯员之窗:

投稿也有技巧

湖北省仙桃市检察院刘堃

一篇同样的稿子在有的报纸可能上一版好位置,而在有的报纸只能挂个边,在有的报纸只能是废纸一张。稿件相同,为何命运不同?未能掌握投稿技巧是问题出现的主要症结。要使每一篇习作都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掌握投稿技巧。

一是选报纸按需供稿。一般来说,对全国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稿件,可以投中央级报刊。对检察工作有指导意义的稿件,可投检察专业性强的报纸、杂志。国家级的法制类报纸有《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人民公安报》、《民主与法制时报》,另外全国还有29份省级法制专业报纸。

二是瞄时机适时而发。围绕中心工作搞报道是每位通讯员的责任和义务,但要使稿件拥有更多的机遇,得到更好的处理,必须研究新闻时机,不同时机有不同工作重点。围绕时机,配合时机,报纸上总要进行报道。抓住了时机,稿件便有着落。要了解发稿时机有季节和工作习惯之分,针对每个时期的工作安排、以及带有季节性的工作,如教育整训,年终总结,重大法律出台等等,有的放矢,及时投稿,命中率会较高。

投稿要注意一个细节,即:一定注意把编辑部地址写对,除约稿外稿件一般不要直接寄编辑个人,这样才能保证稿件能够及时发到报社,及时得到处理。讲到此,还有一个教训值得借鉴。有位通讯员写了一篇“紧俏”消息,为了想让此稿早日见报,他把稿子直接发给了编辑,不巧碰上了这位编辑出差,等他一个月回来,“活鱼”早已变成了“臭鱼”。后来这位编辑来信告知:“如果当初稿子直接发编辑部的话,在一版发个好位置一点问题都没有。”这位通讯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要注意文尾别忘了把自己的通联地址、电话号码、邮政编码写上,这样一来利于编辑部核实稿件、进行约稿;二来也利于责任编辑与作者直接沟通,提出具体意见。

三是盯专栏专稿专用。专栏有自己办栏要求,有专人负责,盯住专栏,稿件便有了针对性。编辑编稿顺手,通讯员写稿心中有数,长此配合,易形成良性循环,有的通讯员甚至会成长为专栏作者。

四是一定要遵守宣传纪律。要讲政治、讲大局、讲新闻规律,讲报道纪律,不能出现虚假的新闻、不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要说明的是,诗歌、散文、评论随时都可写可发,但是案件新闻要经过审批,不能不讲新闻纪律。

检察日报社采编动态三则

一、法治中国建设与法律监督实践研讨会召开

由检察日报社主办、青海省检察院协办的“法治中国建设与法律监督实践研讨会”8月19日在青海西宁召开。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胡泽君出席会议并讲话。胡泽君在讲话中对检察宣传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准确把握检察新闻宣传工作重点,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加强检察新闻宣传工作统筹协调,不断提高检察新闻宣传工作的协同性与实效性。(三)坚持巩固和拓展检察新闻宣传主阵地,牢牢把握检察新闻宣传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四)加快建设检察机关“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不断增强新时期检察新闻宣传的整体效能。

二、检察日报《绿海副刊》发起微小说征文活动

检察日报《绿海副刊》发起年微小说征文活动,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加,征文要求如下:1.题材不限;2.参赛作品须为作者原创,且未经任何形式公开发表;3.字数在字以内;4.投稿请发送至lhfk7

vip..   

三、检察日报社年6月五星和四星稿件

五星稿件:《坎坷升学路 最盼是公平》(作者:李曙明),刊发于年6月4日《检察日报》5版。

四星稿件:《从歼十模型案看作品的法律保护》(作者:赵衡》),刊发于年6月21日《检察日报》3版;《低保之困:为什么该吃的吃不上》(作者:郭美宏),刊发于年6月23日《检察日报》5版。

觉得受益就发赏呗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是否可以根治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lanhealth.com/xnwbjj/39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