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年11月14日,中央文明委在中国文明网公布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西宁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这一天,西宁市赢得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场最能体现城市综合实力、含金量最高的中国优秀城市之间的“城市奥林匹克”竞赛。

这一天,赢得了创城大考的西宁市,正式步入了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列。

不进则退!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最近两年忠实践行“两个绝对”,始终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鲜明立场,增强“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危机意识,保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状态,实践“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人生情怀,营造“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氛围,以创则必成的信心、破釜沉舟的决心,坚决打赢创城攻坚战!

建立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形成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市民群众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城市管理格局;

让创城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过程,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集中力量持续改善民生,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拥有更多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找不足、查短板、促整改,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不留死角,不打折扣;

……

西宁创城,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创城成功是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和万市民同心付出的结果。

一年决战,终有所成。

如今,西宁人终于可以自信地说:西宁市赢得了一场堪称完美的全民大考,书写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文明答卷!

一、率先垂范打赢创城决胜战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的最高荣誉、最高褒奖,是最具价值的金字招牌;全国文明城市更是一座发展的里程碑,是万西宁各族群众的共同心愿。

年,西宁启动了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西宁创城工作,省委书记王国生批示:“要以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全面推进我省精神文明建设。”

西宁的创建工作,离不开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直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中央驻青各单位的关心和支持。

省市联动、全民参与,不仅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必由之举,也是创建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作为城市的一分子,中央驻青有关单位、省直各单位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责无旁贷的义务,认真组织开展创城活动,与西宁广大干部群众一道,奋发进取,同心协力,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幸福生活。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郑重承诺,也是建设幸福西宁,让市民过上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在西宁地区创城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王晓掷地有声地说:“当前创城工作已经进入冲刺阶段,要增强危机意识,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工作韧劲,发扬拼搏精神,再接再厉、善做善成,确保成功冲刺,代表全省实现全国文明城市零的突破。”

代表全省实现全国文明城市零的突破,既是目标,也是底线,省委寄予厚望、市民群众期待。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契合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是党的城市工作理念的时代载体,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沿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的方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西宁坚持好拓展好。

全市上下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强大的思想武器。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城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贯穿于创城工作全过程,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普遍性、客观性真理转化为西宁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扎实推进“四个转变”、着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加快建设幸福西宁的生动实践。

全市上下坚持把“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作为创城工作的思想方针、政治纪律、组织原则和实践标准,把理想信念作为创城工作的中心环节,让理想信念的明灯在全市各族群众心中闪亮,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绝对权威,绝对服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挥号令,在西宁形成和保持对党的群体性、实践性、持续性绝对忠诚。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矢志不移地朝着全国文明城市这个目标前进。

市委书记王晓率先垂范,担任创建领导小组组长,亲自动员部署,亲临一线指导,健全完善了指挥便捷、权责明晰的创建工作机构。

从顶层设计、目标计划、制度设置到具体措施,每个环节都做到细致、精致、极致。

通过市委常委会、领导小组会、创建专题调度会等及时进行研究部署,自上而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创建格局。强化创建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督查、考评、问责、奖罚“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党政专项督查、人大政协视察、纪检效能监察、媒体舆论监督、社会群众监督,创建专职部门日常督查考核。强化创建工作的责任机制,进一步完善市领导包片、区领导包段、部门领导包点责任制,实施创建工作一月一点评、两月一模拟测评制度,完善了省市联动、部门单位联点包干(社区)、街长制和经费保障机制,有效保证了创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开展,提升了创建的效率和水平。

“创建文明城市,不仅仅是争一项荣誉、拿一块牌子,更重要的是创造美好生活。我们要牢牢把握‘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创城真谛,坚持履职为民的坚定立场和价值取向,在为民、利民、惠民的实践中,以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实现自身的职业追求和人生价值。”王晓的一席话是一种加油鼓劲,更是一份责任提醒。

不打招呼、不预设线路,王晓深入到道路沿线、老旧楼院、集贸市场、繁华街区、背街小巷,对全市创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督导。暗访督导中,始终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真诚倾听市民群众呼声,真实反映市民群众愿望,真情关心市民群众疾苦,真正解决市民群众困难,在南川东路64号一老旧楼院,王晓与75岁的居民刘大妈亲切交谈,当得知院子里的垃圾箱臭气冲天,严重影响群众的生活和健康时,王晓现场责令中区主要负责人立即解决这一问题。同时,针对老旧小区设施老化、小区管理缺位等问题,王晓要求要从群众的切身感受出发,抓紧进行全方位整改,切实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与此同时,市纪委对主要领导重视不够、投入力度不足、工作举措不力、宣传氛围不浓、干部作风不实、工作机制缺失的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执纪问责。

创城工作督查问责部组成两个督查组,采取不打招呼、不预设检查线路、随机抽查方式深入车站、窗口单位等重点区域和关键部位,按照签订的创城工作目标和体系标准,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文明礼貌用语等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同时,启动问责问效机制,倒查责任单位、责任领导,严格问责,对创城不力的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予以严肃追究问责;对创城工作不重视、敷衍塞责、工作任务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区县、责任单位的责任人进行约谈;对在创城工作中不负责、不作为、严重失职失责渎职的区县、单位的责任人进行问责。以强化督查问责,确保创城迎国检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全市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找不足、查短板、促整改,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不留死角,不打折扣,全力以赴抓好创建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和完成——

把功夫下在平时、用在基层、放在细节,扎扎实实地修建起全国文明城市的大厦——

持续开展“美丽夏都·清洁西宁”品牌建设行动,迅速提升了城市品质;

以深化城管体制改革为抓手,继续突出一个“治”字,从细微之处着手整治,进一步提高城市精细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把城市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等作业“触角”向乡镇和农村延伸;

……

锲而不舍地开展“一城抓总,多城联创”创建活动,才使西宁这样一个起步晚、基础薄弱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宁展示出了空气清新、街面清洁、视觉清澈、环境清爽的新形象;

一张笑脸、一句话语、一个举止,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表情演绎着文明的故事,体现着西宁人的文明素质,展现出空前的凝聚力;

政务环境、生态环境、出行环境、生活环境等全面优化,使西宁逐步成为投资热土、旅游胜地、创业乐园;

……

在提高城市品位、品质、品评上下功夫,在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上下功夫,在促进共担、共建、共享上下功夫,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在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共建共享“幸福西宁”的新征程上展示着省会城市的担当和风范。

二、机制大变革啃下创城“硬骨头”

这一天,注定载入西宁文明建设的史册;

这一天,让万西宁人感到无上荣光!

为在“创城”大考中赢得胜利,西宁市委市政府用勇气和决心破解城市管理机制难题,深化城管体制改革,以高效有力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新机制,营造了创城新氛围、打造了出行新环境、塑造了城市新形象……

环境展现城市形象,秩序彰显市民素质。创造优美环境,打造优良秩序,势必带来一场城市大变革,文明大提升。

环境是城市的脸面,人要洗脸,城市要净化。

去年来,西宁通过新增购置清扫车和喷雾车,加强道路机扫工作,在主要大街基本实现机扫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主干道作业密度和力度,提高见车率,并逐步探索如何在支路小巷开展机扫;在作业时一并对沿路护栏、果皮箱、公交站台、建筑小品等“城市家具”进行冲洗,城市保洁实现由“扫”到“洗”的深层次变革,保洁效果实现由“干净”向“清洁”的转型升级,人工清扫与机械化清扫的有机结合,让西宁24小时处于循环清洁的状态之中,赢得了市民的一致点赞。

城市环境净化了,市民素质的提升就要跟得上。当大街小巷处处见文明,西宁这座城才会折射出魅力活力和精神风貌。

作为交通管理机制打造的新亮点,交通管理管到“人”,成为市民素质提升的加速器。

遇行人行经斑马线,鸣笛催促抢行;遇行人队伍行经斑马线,强行穿插,造成行人行进中断;同方向有两个以上车道,已经有机动车停车避让行人,其他机动车仍强行通过;灯控路口机动车不避让遵守通行规定的行人;机动车通过没有方向指示信号灯控制的灯控交叉路口转弯时,未避让行人;机动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警指挥的交叉路口时,未让行人先行;不按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不走人行横道或过街设施;翻越、倚坐道路中心隔离护栏……当你存在这些行为时,就会收到罚单。

行人闯红灯不仅会收到罚单,还会被过街的信号灯曝光。在西关大街与黄河路的交会路口的过街信号灯上安装了人脸识别设备,采用声音、影像进行提示,实时抓拍采集行人不遵守过街信号灯的行为,并通过显示大屏及时曝光,以此警示和规范行人守法通行。

针对昆仑大道、五四西路沿路中心绿化带设置的绿网护栏屡遭撕裂破坏、行人贸然过马路的问题,西宁交警与各公安分局派出所协调,采取蹲点守候、夜间巡查、突击检查等方式,对故意破坏道路中心绿网以及隔离护栏、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等交通设施的行为人,直接予以治安行政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启用视频监控设备,对故意撕裂、破坏绿网的行为落实治安处罚和追究刑事责任。

城市面貌在无声中得到改变,城市的品位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也让每位市民感受到了生活在这样的城市真幸福!这样的感受要归功于“大城管”发挥的大作用。

曾经,小广告乱贴成灾,让城西区古城台街道相关负责人吴卫萍很发愁:“基层‘看得见管不了’,上级‘管得了看不见’,没少专项整治,照样死灰复燃。”一条马路,环卫、园林、市政三家管,这让城北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主任苗德很无奈,“绿化带垃圾被园林工扫上路面,又被环卫工扫进市政下水道,互相扯皮。”

西宁创城曾面临多重考验,市委态度鲜明:“要下‘绣花’功夫,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城市管理能力,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为此,西宁去年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启动“大城管”改革,成立西宁市委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委员会,破解“九龙治水”顽疾。城市卫生管理方面,四区全部组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将环卫、园林、市政整合到中心,由城管委统筹,实现一条马路一家管。同时,街道办事处均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指挥中心,街道办书记担任一把手,属地上级部门向中心派驻专职执法人员,城市管理重心下沉,让基层“看得见也管得了”。辖区商业发达,公安、工商、食药监、安监等部门派执法人员常驻街道办。

今年3月,古城台街道和公安人员顺藤摸瓜,对辖区乱贴小广告的房地产商依法开出全市首张1万元罚单,并处行政拘留5日。“痛击了不文明现象,居民们拍手称快!”吴卫萍感慨道,这要归功于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指挥中心。

在创城这项大考中,破解城市管理机制的难题只是通往大考的其中一关,要想通过这场大考,我们就必须要自我施压,打破以往创城机制,拼速度、拼成效。

一个小小   城市因文明而美丽,文明成果惠及百姓。回首8年创城路,西宁悄然发生着喜人的变化——公共设施趋于完善、大街小巷愈加洁净、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不断提升……西宁人在创城中也发生着变化:幸福感、获得感一天天增多;对城市的荣誉感、归属感一日日增强;西宁人变得更加自信了。

昂头看看顶上湛蓝的天空、纯净的白云,西宁人特别喜欢将这样的西宁用相机或手机定格下来,通过朋友圈等社区网络平台“晒”出来。“没办法,谁叫咱们西宁的蓝天就是如此美丽呢?”摄影爱好者小唐笑着说,他经常将这些美图发在自己的社交网络平台上,引来外地好友羡慕的赞叹,小唐说:“每次看到外地朋友的点赞,我就特别高兴,我就是要大声告诉他们,我生活的西宁很美。”这种骄傲的底气,来自西宁矢志不渝对环境的改善。年9月西宁空气质量优良率%、年10月西宁空气质量优良率继续满分,“西宁蓝”我们骄傲。

西宁人对城市今天的“颜值”也十分骄傲。一条条干净整洁的平坦大道;一条条花团锦簇、绿意盎然的街道;一个个旧貌换新颜的老旧楼院……外地游客芸曾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lanhealth.com/xnwbls/118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