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价又现新一轮狂涨日本为何不慌张

全球粮价又现新一轮狂涨日本为何不慌张?

最近一段时间,全球粮价又出现了新一轮的狂涨。很多人乃至认为,粮价的狂涨将打乱乃至终结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这样说或许有点儿耸人听闻,但如何保障13亿人的食粮供应?如何才能确保粮价的稳定?对这些问题,我们却不能有丝毫的忽视。

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曾以“日本症候群”来形容那些在工业化起步早期人口全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已呈过密状态的国家。他认为,由于农业用地转用于其他用处,谷物被水果等其他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取替,农业劳动者大量流入城市等缘由,这些国家的农产品的产量将迅速下落。布朗认为,“日本症候群”在台湾、韩国等工业化地区已得到验证。他还预测说,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巴基斯坦、埃及、墨西哥等国的食粮进口今后也将大幅增加,而中国也没法躲避“日本症候群”的命运。

布朗的预言在一些国家应验了,但如今的日本,却仿佛并没有过深地遭到所谓“日本症候”的困扰。面对近期粮价的上涨,日本消费者表现得比较平静,市场上也没有出现抢购的现象。固然,这和日本经济发展水平高、居民承受能力强有密切联系,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克服“日本病”的进程中,日本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鉴戒。

我们知道,日本食品自给率仅40,但日本人的主食大米,自给率仍保持100,这无疑是日本稳定市场的最大定心丸。日本在大米市场开放问题上的态度遭到各国的批评,但是,在全球化时期,日本人斟酌更多的是怎样保障本国主食的稳定供应。日本的大米可以自给,而去年上涨与今年这轮涨价的食品,又均非日本人主食,这就减弱了粮价上涨的冲击力。另外一个缘由是,日本人的饮食结构愈来愈多样化。我们知道,日本人每餐虽然份量不是很多,但种类很多。从应付现实粮价上涨的角度看,这明显有益于减少对特定食品的依赖,减缓粮价上涨的冲击。

事实上,日本也曾出现过农村年轻人口流入城市、山区农地被放弃等问题。但日本政府在1990年代后期制定了《食品农业农村基本法》,重点目标就是“保障食品的稳定供给”。这部法律将保护重点向中坚农户倾斜,并提出打破守旧的单一经营,增进农业与食品产业合作,增进农产品、食品出口。从高速增长时期开始,为了应对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局面,日本实行了精品农业、一村一品运动、农业产品品牌化运动。

有些学者认为,日本政府对农业投入过大,中国没法学习,中国学习的目标应是北美、欧洲工业化国家的大农业。的确,我们常常羡慕那些工业化国家,它们的食粮自给率超过了100,乃至到达了200。但是,我们要知道,那些国家大多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或人口相对较少,中国只有部份地区与那些国家有可比性,但从总体上根本没法相比。而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密集的日本也许更应当成为我们参考的样本。

近30年来,中国工业化进程一直治疗白癜风的特效药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积累了一定的财力,已有能力以工业反哺农业了。我们可能通过提高食粮收购价格,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科研的投入,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来提升农业的生产水平。

从世界食粮市场的现状看,当前一段时间价格压力的确严峻,但从中长时间看,食粮供应仍有增产的余地,关键要看我们能不能找到增产的方式。在这一方面,日本的经验一样值得我们鉴戒。

长期以来,在国际市场的原材料价格上涨时,日本人不是首先去想如何化解上涨的冲击,而是首先在企业内部发掘潜力,尽可能下降其他本钱,以保持终端产品价格不变或少变。这类对内寻觅增产方式的做法,对中国进一步提高食粮的产出率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很多农业专家也谈到,中国可以提高水与肥料的利用率,同时杜绝收获、库存进程中的浪费。另外,许多研究还表明,中国在集约农业、提高单产和双季种植方面也有相当大的潜力。

虽然中国目前已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我们必须苏醒地认识到,中国食粮供应的现实依然严峻,中国农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今后,如何像日本那样,突破东亚工业化国家面临的食粮供应瓶颈,始终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lanhealth.com/xnwbls/14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