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咱青海人的社火花灯duangd

社火,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青海社火,以其独特的高原文化特色,深深植根于高原大地,流传了千百年。这支独具特色的艺术绮葩,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锣鼓不响,庄稼不长”,高原人对其倾注了特殊的情感,使其流传千百年而经久不衰。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地区,具有非常独特、丰厚的地域文化,而每年正月,各地的社火表演形式更是各具特色,精彩纷呈,舞龙、舞狮、打花鼓、扭秧歌、踩高跷……热热闹闹的社火把城市乡村笼罩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

互助土族自治县红崖子沟乡上沙沟的广场上····

红崖子沟乡上沙沟村的茅草社火,主要有王文晋降妖、高三上坟、踩高跷、花灯舞、大秧歌、舞龙、狮子……虽说年年演,但年年盼,百看不厌。上沙沟村是个文化村,自旧社会以来,此村的茅草社火在土乡享有盛名。且不说其社火阵容,单说一些节目的渊源,颇具有神秘感

在青海省社火中,被称为“空中杂技”、“空中戏剧”、“空中舞蹈”的高台,无论是制作技术之繁琐,还是表演形式和内容的广泛,当属社火中的佼佼者。而古今闻名的湟中县拦隆口镇千户营高台如一只社火艺术中的绮葩,独树一帜,高台中的佼佼者非它莫属。

2月12日,農曆正月十三,這一天是青海省湟中縣多巴鎮千戶營村耍社火的日子。當天,一百多名村民身穿社火服裝組成的一支龐大的社火表演隊,為當地群眾獻上了旱船、扇子舞、威風鑼鼓等精彩紛呈的傳統社火節目,當地群眾在盡享民俗文化盛宴中歡度馬年新春佳節。新華網青海頻道賈海元攝

2月12日,青海省湟中縣千戶營社火隊在進行“高抬”表演。青海民間的“高抬”藝術相傳起源於明朝,以“高、懸、妙、奇”著稱,七八歲的兒童身著古裝戲服,手持道具,或懸于高空,或立於方寸之間,令人驚嘆,極具觀賞性。湟中縣千戶營“高抬”因其內容豐富、色彩艷麗而被稱為“凝固的藝術、流動的雕塑”。年湟中縣千戶營“高抬”被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新華網青海頻道賈海元攝

  2月11日,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舉行社火巡演,精彩紛呈的節目吸引眾多市民前來觀看,為高原小縣城增添了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新華社記者張宏祥攝

2月11日上午11時,由湟源縣委、縣政府主辦,湟源縣科技文化體育局協辦的“第六屆丹噶爾民俗文化旅遊節暨第三屆原生態河湟民俗文化大巡展”在縣城十字隆重拉開序幕。

近日,省城市民已步入工作狀態,但農村依然年味濃重,各村鑼鼓喧天,農民朋友們正忙著加緊排練社火表演。據悉,市民翹首企盼的農村社火進城大拜年,將於2月15日(正月十六)與廣大市民見面。陳煜攝

月10日,農曆正月十一上午,大通縣的街頭和廣場人頭攢動、鑼鼓震天,來自該縣景陽小寨、景陽什家、極樂鄉吉拉口村的三支社火隊的演員們冒著嚴寒來到縣城給群眾們拜年,拉開了該縣年春節社火進城演出活動的序幕。據了解,從農曆正月十一至正月十四,該縣每天將有來自各個鄉鎮的三支社火隊在文化廣場、靜寧廣場和老爺山廣場同時演出,豐富群眾的春節文化生活,為大通縣城增添喜慶的節日氛圍。(攝影:李國昌沈亮花)

2月10日,在平安縣中心廣場民間藝人在表演舞龍。元宵節群眾文化活動好戲連臺,一場場好戲將一直持續到元宵節。記者顏金梅攝

2月7日,中區優秀社火展演在西門體育場精彩上演,一個個令人目不暇接的精彩節目,吸引市民扶老攜幼前來觀看。黎曉剛/攝

春節期間,夜晚的平安縣城,流光溢彩、燈火璀璨。各種絢麗的景觀燈,宏偉的彩門為市民營造了絢麗多彩的城市夜色。徐海鴻攝

臨近元宵佳節,每到傍晚,前來朝陽公園觀燈的遊客絡繹不絕。城北區以“恐龍世界”為主題的大型燈展吸引了不少市民攜子前來觀賞,進入公園展區,巨型恐龍配合聲、光效果,使遊客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陳煜攝

2月9日晚,記者在人民公園內看到,儘管天氣寒冷,但來公園觀賞冰燈的市民絡繹不絕,連續舉辦多年的冰燈遊園會已成為春節期間我省一項重要的旅遊文化活動。據統計,春節假期,人民公園接待遊客8.2萬人次,同比增長76.83%,實現門票收入.32萬元,同比增長85.74%。記者楊健攝

西宁聚zone

我们致力于打造最IN、最前沿的活动信息发布平台,任何有趣、新鲜好玩的活动;任何猎奇、复古的空间,尽在掌控。

联系我们

欢迎







































北京白癜风医院咨询
丹芪偏瘫胶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lanhealth.com/xnwbls/46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