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37年中央只开了两次的会,到底有

  前两天,中央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布局中国经济大方向。与此同时,20日至21日,同样七常委出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这两个会议虽同时进行,但却分两天向外界公布,足以说明当今背景下,城市工作的重要性。而上一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还是在37年前的年。

  时隔37年,此次城市工作会议布置的几大任务可谓“最应景”。相信我,你所关心的城市问题,中央都没忽略。

任务一:化解各种“城市病”

  这两天打开朋友圈,99%的人都应该能刷到以雾霾为主要背景的城市样貌,在冬季,空气问题是朋友圈经久不衰的梗。微博上也不乏网友的调侃:监控失效,这下没法开罚单了。

  习近平在去年11月的APEC欢迎宴上就坦言:“这几天我每天早晨起来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北京空气质量如何,希望雾霾小一些。”雾霾日渐成为大中城市居民的一个心结。

  除此之外,在城镇化率不断提升的当下,各种其他城市病爆发,住房难、道路拥堵、外来人口入户及相关公共服务、环境污染、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间互联互通等问题方面,让在大中城市打拼却无法脱身的人们体会着深深的无力感。

  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上,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提出了诸多针对性的举措,可谓相当“应景”。其中首要的是尊重城市发展自身的规律,比如在人口和建设用地的匹配方面存在突出的矛盾,需要改革。再就是统筹管理,这包含多层次的内容,在空间、规模、产业,在规划、建设、管理,在生产、生活和生态等多个方面。

  37年磨一剑的会议不是随便来的。与过去单纯停留在对发展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的争论不同,这次特别提到了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进行空间布局,并且要求加强对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会议特别提到加强在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

任务二:化解房地产库存

  解决城市问题,住房是无法忽视的一个“坎儿”。

  今天人民日报刊文《这么多房子究竟怎么卖?》,文章指出化解房地产库存是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目前现房库存去化周期高达23个月,据称中国商品房总库存可住三千万光棍。这种“很多人没房”与“很多房没人”并存的现实困境,对于正处于城镇化加速进程中的我们,可真是一笔甜蜜的负担。

  近期决策层已在多个场合提出化解房地产库存问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12月1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在提化解房地产库存的问题。所以本次会议特别指出,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防止“摊大饼”式扩张,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住房消费的利好政策,整体成交量有所改观,但广大三四线城市库存并未因各项政策的出台而大幅减少。尽管中央出台政策,释放改革红利,创造有利于维护市场稳定的大环境,但化解楼市库存也得靠开发商自己,适当降价是最明智的选择。

  一向走高冷路线的开发商必须正视,任何产业都会从短缺经济走向总量平衡。特别是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走到拐点的房地产业,降价促销与转型升级是必然选择。

任务三:安全放在第一位

  相信天津爆炸事件还历历在目,深圳滑坡事故便发生了。

  新京报发表评论文章,称深圳事故实属不应该。

  近年来,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确时有发生,但事发地多是地质灾害多发地,抑或是对资源过度开采管束乏力的治理能力薄弱地带。而深圳其现代化水平在中国城市中位居前列,其治理层次也被普遍认为应跟“善治”“现代化”标准对接。正因如此,当地发生泥石流,才让许多人深感意外。

  新京报评论称,国家有关部门近年三番五次要求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和监控。但无论是此前的镇雄滑坡事故还是此次事故,都暴露出一个问题:很多泥石流、滑坡事故都不单纯是“天灾”,都有漠视或助长地质隐患形成的因素。这种漠视和助长发生在深圳,实在不应该。这个事故让我们看到,时下有些城市在经济创新方面领先世界潮流,但在社会治理的一些方面,却仍然停留在“农耕时代”。

  可以说,安全问题是城市工作永远的主旋律,也直接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本次会议虽不是有意呼应此次事故,却在安全问题上给出了指导性意见,提出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关、质量关,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

任务四:加快老旧小区改造

  反而在经济更发达的特大城市,随处可见老旧小区。老小区有老小区的味道,但是谁也不忍心看着自己家的阳台脱落。

  本月17日,北京的沈先生不小心登上了民生新闻的首页:朝阳区永安东里2号楼三层一住户的阳台突然脱落,坠至一层。

  这家主人沈先生称,阳台脱落时,他正在厨房烧水。听到巨响后,他跑到卧室,拉开窗帘一看,发现自家阳台不见了。沈先生说,他在这儿住了几十年,从年搬进来,从未对阳台进行过任何改造。这样的居民楼,在永安东里有十几栋,大多已经年久失修。

  像北京这样的城市,老旧小区的问题已经无法视而不见了,本次城市工作部署也因此特别“应景”,会议强调:

  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要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要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改造。

  在实践层面,会议提出,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力争到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提高建筑标准和工程质量,高度重视做好建筑节能。同时,改造要回应不同愿望和要求,工作量很大,有关部门要把工作做深做细。

任务五:农村人口市民化

  落户、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和子女上学,被称为农民工进城难的五大关卡。11月,四川统计局公布《年四川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被问及“如果落户城市,您会首先选择落户的城市是哪里”,82.4%的受访务工人员选择大中城市市区。

  一方面要防治“城市病”蔓延,优化城市发展格局;一方面要保障城镇化进程,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否有解?

  这里就不得不提此次会议的大招。“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是一项提纲挈领的要求,值得每一个城市规划者仔细琢磨。

  那么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究竟是什么?中央给出了答案: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人口和用地要匹配,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意思就是,城镇化将是一项长期的“硬任务”,需从全局性入手解决。

  呼应之,此次会议提出了宏观的解决方案:联动发展。先从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开始,再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促进边疆中心城市、口岸城市联动发展,让中西部地区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分享城镇化成果。

  没错,中国有“三农问题”,也有城市问题,这两个方面是无法单独去谈的。可以肯定的是,年,中央将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让农村人口在大城市顺利安家,并在努力化解“城市病”、压房价、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农民工市民最大归属感。

  这37年开两次的会议,有意义。

本期主编丨徐夏邹敏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长江云App

喜欢本文请大力点赞!









































白癜风如何治疗
白癜风哪里看的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lanhealth.com/xnwbrc/102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