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合全市文化艺术资源的基础上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在信息化时代如何让公共文化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服务?对西宁市文化部门来说是一个课题

收获全国“双服务”奖

便捷:

信息化时代,仅提供窗口式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就近、就便享受文化服务的需求,在家家都有电脑、人人都有手机的今天,数字化服务已然成为“新常态”,为此,西宁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在西宁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索数字化服务路径方面积极探索,率先搭建了西宁市第一个公益性文化门户网站()、“西宁online”(手机app客户端)、0971-文化语音热线、微信公众平台、新浪微博等网络平台及数字远程直播系统

2016年新年伊始,西宁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以“数字文化大拜年”为主题,从元旦开始通过网络征文、春联西宁晚报报数字报刊进会馆、摄影展三种不同形式的活动,吸引了近5000余名群众的关注和参与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方案从最初的制定到最后的落实,每一个环节都紧扣“服务基层”主题,让文化占领基层阵地,让温暖贯穿百姓心间既扩大了中心的知名度,也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零距离”文化生活圈所带来的精神享受,使西宁市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一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贴心的窗口服务让群众更满意

付出总有回报,在2015年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的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以下简称“双服务”)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表彰工作中,西宁市群众艺术馆文化艺术服务中心在评选活动中,荣获“双服务”先进集体称号!

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表彰活动由中西宁晚报招聘宣部等单位组织实施,突出示范性、导向性,注重实效和群众认可度多年来,推出了一大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丰富基层文化生活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双服务”奖的荣获,极大程度上激励了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让西宁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在今后的发展工作中,更加有信心将数字文化的服务品牌立足于西宁、享誉全国,为西宁市四区三县的基层群众营造优质的文化生活氛围,也为西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贡献出了一份力量

惠民:

高效的线上平台让服务更优质

面对不同文化层次的老百姓,西宁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在服务基层、服务各类群体时,数字文化并不能为全民所接受,中心也经常利用传统节日举办文化惠民活动仅在元旦、春节、元宵节期间,就青海省西宁晚报举办了千副春联送基层、万张贺卡寄新语、西宁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三届摄影展、数字文化大拜年等多项活动,打破了“政府出钱办,群众围着看”的服务模式,因地制宜制定特色服务,有针对性地面向基层群众开展文化服务工作

丰富的线下活动让服务更温暖

西宁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大厅设有“艺术教育”、“文化信息咨询”、“文化服务”、“民间文化协会”四个服务窗口,可提供查询、办事、互动、订单、学习交流等多项便民服务广大基层群众可以通过来访、来电,快速、及时地查询到全市各类文化艺术信息、文化动态、服装租借、场地使用、音响灯光道具、舞台设备出租等信息;在网站视频专区,还可通过文化直播室模块,实现足不出户的观摩、学习,同时开设了论西宁晚报数字报刊坛系列互动功能,使文化艺术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答案非常明确: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通过网络链接构建出了一个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覆盖面广、传播快捷的数字群众文化服务网,实现了“让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文化服务”的愿景,达到了“文化服务下基层无死角”的目的

由此,2013年5月,西宁市群众艺术馆全力打造了以“文化桥梁、百姓窗口、服务平台”为服务宗旨的西宁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在整合全市文化艺术资源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通道,通过窗口服务、语音服务、手机app服务、网络服务四种方式努力做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广大市民切实享受到文化惠民、文化便民的成果

荣誉:

根据群众不同的文化艺术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西宁晚报报各类展览、展示、演出活动的创意策划、编排指导、人员培训、场地安排等系列服务并通过协调管理民间文化协会工作,组织西宁市91支民间业余文艺团队开展各类文化展演、艺术培训、观摩学习等交流活动据统计,自对外开放以来,中心来访群众登记在册达10210人,解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9566件,群众满意率经答卷测评达95%

便民:


好白癜风医院
新生儿遗传了妈妈的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lanhealth.com/xnwbrc/7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