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图书馆打造书香西宁新名片西宁晚报

本报记者张艳艳

你心目中的西宁市图书馆是什么样子?文化璀璨、风华绝代!

你期待的西宁市图书馆是什么样子?全新打造、充满活力!

全新的西宁市图书馆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展示了她的高光时刻!

从年到年,从有馆无址到建馆立标,西宁市图书馆汇聚着西宁市广大市民的期盼与期待,集中体现着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心和力度,体现着我市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作出的努力。

西宁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高原古城,也是闻名遐迩的书香之地。如今,新馆建成,西宁市图书馆将趁着发展新契机,着力打造“书香西宁”新地标,开启文化交流新篇章。

一座图书馆一段城市的文化记忆

西宁市图书馆成立于年12月,是国家主办的公益性公共图书馆。当时的馆舍在西宁市大十字新华书店三楼,馆内推行“内阅无需手续、外借无偿办证”的借阅方式,节假日也实行全天开放。因为资源相对丰富和免费开放,图书馆的阅览室和自习室常常是座无虚席。当时的西宁市图书馆承载着不少老西宁人的青春回忆和阅读梦想。年,西宁市图书馆搬离了大十字,几经辗转,最后落脚于西宁市麒麟湾公园内的一座小楼,只有多平方米的临时办公场地,多年来一直处于有馆无址状态。

多年的有馆无址状态虽然制约了西宁市图书馆职能作用的发挥,但在“以城为馆,服务全城”的办馆理念支撑下,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手段,通过品牌阅读活动推广、发挥数字文献资源优势、创建延伸服务阵地等多种方式,推动公共文化“辐射式”延伸发展,为读者提供着方便、快捷的图书借阅服务。

一座图书馆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

西宁市图书馆新馆坐落于西宁市门源路北侧,金黄色为主色调的外立面,与美丽的沈那遗址公园相毗邻,和市博物馆、市文化馆、市美术馆共同构成了一个集公共文化服务、艺术交流、文物展示为一体的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不仅成为增强我市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文化地标,而且还成为西宁市公共文化建设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

新馆共五层设置,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其中,地下一层为停车场,建筑面积.08平方米,总设计藏书量80万册,提供1余个阅览席位,18个服务功能区,实行藏、借、阅一体化服务。

●一楼设有总服务台、少儿图书馆、特殊群体阅览室、24小时自助书房和多媒体影音室,方便读者借阅卡办理、咨询和为特殊群体提供特殊阅读服务、阅读体验活动。

●二楼设有新书荐读区、期报刊阅览区、数字体验区、“书海沁心”新书导读区、休闲沙龙区,不仅有余种期刊和余种报纸供读者阅览,还为读者提供近两年新出版发行的正规图书销售、阅览、咨询,更有集休憩、茶饮、甜点、交流分享为一体的休闲共享区域和各类数字文献资源及设备体验的咨询、阅览、检索、下载等服务场所。

●三楼设有综合文献借阅区、文献交流共享区、主题文献精读区及自习区,为读者免费提供开展阅读指导、课题研讨及学术交流和自习的服务场地。

●四楼设有工具书阅览区、老旧文献查阅区、地方文献阅览区、特藏文献室及多功能报告厅,为读者展示西宁地方特色文献信息与相关资讯,提供地方文献阅览、参考咨询和数字文献资料、视频、音乐欣赏等服务。

西宁市图书馆是国家主办的公益性公共图书馆,是全市文献典藏、文化交流、信息共享和特色文化传承交流中心,肩负着市属二县五区图书馆间的协作、协调及业务研究、辅导和交流。四十多年来,从有馆无址到将近2万多平方米的阅读大空间;从不多的藏书量到新馆80万册的总设计藏书量;从单一的藏借阅书籍到开展多元创新的阅读推广活动;从传统的纸质文献借阅到海量的数字资源阅览,西宁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体现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

一座图书馆一张城市的文化名片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重要职责。今天,这座充盈着文化味的全新图书馆正式免费开放,市民在接受文化熏陶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更多的惊喜。

全开放式的阅读新环境。新馆场所设计实现了大空间、无间隔的格局,馆内的所有通道都是无障碍设置,并在一楼区域设置了特殊群体阅览室。走进图书馆,视线一览无余,没有小隔层的阻碍,形成了通透明亮的全开放式阅读环境。所有服务区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管理,为读者推出更具个性化的“文化交流空间”。服务布局设计也更加科学化、人性化,整个大楼按照服务功能进行楼层区化,集中管理。

丰富的数字资源新体验。西宁市图书馆运用云平台和信息化技术打造数字图书馆,通过门户网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lanhealth.com/xnwbys/154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