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老红军辽宁省委老干部局联合辽沈

致敬老红军——王铁环

8岁抗日她是抗联的“小兵张嘎”8岁跟着父亲参加抗日联军,她是部队里勤快机灵的“小兵张嘎”,她曾准确提供日本鬼子三台满载年货军车的情报,第一次开枪打鬼子是大人帮她扣好扳机;部队里长大,她见得最多的是出去打仗的战友再也没回来,自己的父亲牺牲后半年才知道;和平岁月里,9枚勋章记录着光辉岁月,与癌症斗争30多年,她再次打了胜仗!

 沈阳市皇姑区松花江街的一栋老式居民楼里,收拾得一尘不染的老居室内,阳光透过窗玻璃洒在墙上一组组泛黄的老照片上,这是老红军王铁环的家。89岁的王铁环刚修剪了花白的短发,闲不住的她在木质的地板上不断挪动着步子,眼神追随着6岁的重孙女活泼的身影,瘦小的身材倒显得精神矍铄。儿子彭利说,老人身子骨虽还算硬朗,但记忆力和听力都大不如前,只能断断续续地回忆那段峥嵘岁月。

 8岁跟抗联队伍抗日鱼线系身差点被拉下水

    “当大家七手八脚地把水里的东西拽上岸后,才发现竟是一条一米多长的大鲶鱼,大伙都乐呵呵地对惊魂未定的王铁环说:‘好家伙,好悬没把我们的铁环当鱼食啊!’”   年1月9日,王铁环出生在黑龙江省虎林县马鞍山村。在这个小山村里,人们生活宁静和美,自给自足。直到年,日寇侵略的战火烧到了她的家乡,破坏了一切安宁。为了反抗侵略,救国救民,父亲带着王铁环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那一年,王铁环只有8岁。

年6月的一天,父亲提前知道了日军要来扫荡村子的消息,连夜把小铁环和母亲及刚满两岁的弟弟一起接到东北抗联军第七军驻扎的山区,一家人躲过一劫,但世代居住的村子却被日军烧得荡然无存。

 也就是从那一天起,王铁环开始跟随父母和东北抗日联军一起打鬼子,“我那时候年龄小,有些事情大人都不让我们知道,但我就知道日本人坏透了,日本兵看谁不顺眼就会把人杀了,很小我就知道要躲着日本兵走。” 身为团长的父亲还要继续参加战斗,母亲还要抚育更加年幼的弟弟,所以小铁环从小就非常独立,跟着部队自己跑,从不让人背。山区的战斗生活,行军、打仗,一切都靠战士的两条腿,“部队里大伙儿都知道,这丫头腿真行!任你怎么跑,大人落不下我,要是我走远了找不着了,他们就吹口哨,我就追着哨声跑。”

 在战争的环境下,战士们吃的东西不固定,小铁环一般都跟战士们上山里挖野菜,要么就到湖里捕鱼。 年夏天,王铁环所在的连队围绕着一条没有名的湖泊打起了游击。那时他们每天的任务除了要战斗外,还必须到湖边去钓鱼补充给养。 一次,领导让12岁的小铁环看守两根钓鱼线,长得瘦小的小铁环觉得自己胳膊没有力气,就将鱼线系在了自己的脚踝上。就在她迷迷糊糊刚要睡着时,忽然感觉有东西正用力把她往水里拽。 惊醒之后,她大声喊叫,听到喊声的战士立刻赶过来帮忙。当大家七手八脚地把水里的东西拽上岸后,才发现竟是一条一米多长的大鲶鱼,大伙都乐呵呵地对惊魂未定的王铁环说:“好家伙,好悬没把我们铁环当鱼食啊!”从那以后,小铁环再也不敢把钓鱼线系在身上了,而是系在岸边的小树上。

准确提供日军情报部队缴获三车年货物资

 

“正在巡逻的小铁环发现,三台满载着货物的日军汽车很快就要通过附近的山路。她一路飞奔着将这个重要的消息报告给了团领导。得到消息后,部队研究决定,在密山县后边老虎岭山路处阻截日车货车。” 参军后,小铁环成了部队的宣传员,整天揣着一支小手枪到各村撒传单、贴标语,发动群众抗日。虽然年纪小,但小铁环却聪明机灵,她常常利用身形小、好隐蔽、敌人不重视的优势,为红军收集敌人的情报。 年接近年关时,正在巡逻的小铁环发现,三台满载着货物的日军汽车很快就要通过附近的山路。她一路飞奔着将这个重要的消息报告给了团领导。得到消息后,部队研究决定,在密山县后边老虎岭山路处阻截日军货车。 最终,当场击毙日军10人,俘虏2人,缴获步枪12支,汽车3辆。原来,这是一队日军运送年货的货车,还缴获了车上的大米、面粉、猪肉、白酒、毛线、花布等物资,大大充实了军队的储备,助长了军威,而且也大灭了日军的士气。 还有一次,在边境地区,小铁环跟着战士们巡逻,发现日军的粮食车,战士们拿着枪,趁日本人不防备,劫下了他们的粮食车。为了锻炼小铁环的胆量,一名战士帮她扣好扳机,让她自己开枪,这也是小铁环第一次开枪。

树底下挖洞做军装偷运白布上山自己染色

  “十几个女同志聚在一起,战士们将白布偷偷运上山,女同志收集来黄 檗树皮,用大锅煮水,煮得浓浓的,将白布染成米黄色,再裁做军装。” 战争年代,每一位战士都是“多面手”,敌人来了端起枪上战场,闲暇时候还要到山里打猎挖野菜,女同志还要负责给全连战士做军装被服。部队有一个小型被服厂,年幼的小铁环被分配到里面帮忙。 所谓的被服厂,其实就是战士们在树底下挖的洞,“可秘密了,都是咱们在地下挖,上面树照样有,只要没有叛徒出卖,日本人根本发现不了。”密营是战士们隐蔽藏身的独特发明,在地底下挖洞,地面上保留原来的地皮和树木,仅在树桩旁边留一个供一人出入的小洞,再栽一棵小树,敌人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洞里也是分这屋那屋,人多屋就多,人少屋就少,最多时候一个洞能装20多人。” 十几个女同志聚在一起,战士们将白布偷偷运上山,女同志收集来黄檗树皮,用大锅煮水,煮得浓浓的,将白布染成米黄色,再裁做军装。为了让大家能按时穿上衣服,被服厂都是夏天做冬天的军装,冬天做夏天的军装,“就那么一台缝纫机啊,整天哗哗地响,赶工做”,几十年过去了,缝纫机的响声仿佛还萦绕在王铁环的耳边。 为了省布,军装都是量体裁衣的,每个人报上自己的身高、腰围等数据,一个部队的衣服都是队伍中的女兵们一点点缝制出来的,“时间长了,就不用老问了,谁是多长的裤子,多粗的腰都记住了。” 除了自己做衣服,战士们还学会了自己采药、自己看病。哪个战士身体不舒服,几个懂医的战士就上山采回来草药,用铁锅煮了喝,“肚子疼、头疼、感冒咱都有药,打来的猎物有药用价值的也都留着,比如鹿胎,用来做鹿胎膏。”

战士结婚次日牺牲父亲牺牲半年她才知道

  “牺牲的人多到没数,今天看见挺好的,明天可能就没了,一开始我总问大人,某某去哪儿了,后来也不敢问了。” 随着战斗形势越来越严峻,东北抗日联军的伤亡人数不断增加,加上叛徒出卖,许多密营遭到破坏。尽管当时小铁环还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但她也切身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巨大伤害。在残酷的战斗生活中,她见了太多的生离死别。 “牺牲的人多到没数,今天看见挺好的,明天可能就没了,一开始我总问大人,某某去哪儿了,后来也不敢问了”,每次战斗过后,部队清点人数时是最煎熬的时刻,“一点名一看,一个连一个排出去,回来没剩几个,那心都凉了,偷着掉眼泪。”小铁环清楚地记得,一对年轻战士,在组织的撮合下结了婚,第二天就分开去战斗了,再也没有回来…… 而随着战争越来越严峻,身为团长的父亲常年在前线行军打仗,年幼的小铁环则和母亲一起生活在后方的密营里,彼此见不着面。 年的夏天,小铁环和母亲跟着部队转移,思念父亲的小铁环挨个问同行的战士,父亲在哪里,可大伙儿都说不知道。半年以后,组织告诉小铁环和母亲,父亲牺牲了,但是牺牲在哪却不清楚,“那时牺牲的人太多了,很多都找不到了”,在战争环境下,小铁环只能和母亲偷偷掉眼泪。 伤亡人数的增加也让战士们更加谨慎和珍惜战友,每当部队转移时,战友们都会率先转移伤员,想尽办法将他们带走,“哪怕三四个人顾着一个人,你背一会儿,我背一会儿,也不忍心把他们抛下。” 战场上,面对战友的遗体,只要环境允许,战士们都会让战友们入土为安,这也是对战友最后的照料。小铁环盼着,有战友能发现父亲的遗体,让他早日入土为安……

过江去苏联受训护送她们的战友牺牲了

  “就在两名战士过江返回时,王铁环听到了身后的枪响,砰!砰!她和母亲都没有说话,只是眼泪充满了眼眶,她们推测,两位战友可能遇害了。” 由于日寇的进一步围剿,东北抗日联军的生存形势越来越严峻。抗联战士撤到苏联境内暂避。为确保部队有生力量,中央决定先将部分妇女儿童和伤员撤离到苏联安置。王铁环随着母亲和抗联七军的部分同志在第二路军领导的批准下,向苏联转移。当时队伍由两名抗联战士护送,由于日军在中苏边境布设了很多据点,以及武装巡逻力量,所有的护送工作只能在夜间进行。 他们掐准日本人的巡逻时间,迅速从江面上穿过了封锁,与前来接应的苏军会合,王铁环模糊地记得,她和母亲先是在大雪里等了很久,才被战友护送着过了江,等她们过了江,护送的两名战友又原路返回。 而就在两名战士过江返回时,王铁环听到了身后的枪响,“砰!砰!”她和母亲都没有说话,只是眼泪充满了眼眶,她们推测,两位战友可能遇害了。后来,王铁环得知,两位战友遇到了正在巡逻的日军,两人当场牺牲,“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每每回忆起这段经历,王铁环都会哽咽。 到达苏联后,王铁环跟着大人们被编入苏联远东军边防部队,她和大人一样一起训练,学到了不少本事,“那时候小啊,学得快,军事训练、文化活动一样都不少,还学会了滑雪的技能。”在苏联生活了6年的王铁环,每天多半的时间都在训练。 年,王铁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国后,王铁环被分配到桦川县做妇女工作,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转业到青海省西宁市,年调回沈阳,年离休。 临别前,王老的儿子彭利给记者展示了珍藏在书柜里的9枚军功章,那是全家的宝贝,“这枚最新的,是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老人捧在手里兴奋地介绍,这些在阳光下闪着金光的奖章,是老人毕生的荣耀。

致敬老红军——张泉

  

97岁,辽宁省抚顺矿务局离休干部。年出生,年参加红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身负14处伤,左手残疾,三级伤残。

幼年   他是村里儿童团团长,爬树敲铜盆放哨,为红军传递情报伏击敌人。   少年   他参加红军时是调皮的“红小鬼”,过草地时太累睡着,三个战士轮流将他背回。   青年   他是指挥千军万马的首长,洞房花烛夜跨上战马奔赴前线打仗。   老年   他是“故事王”,每一个伤口讲述着一个惊心动魄的战争故事,为年轻人还原真实的长征 97岁的张泉,他的一生都在长征…… 

10多岁儿童团团长传递情报伏击敌人

   

“发现三四十个敌人敲一下,发现四五十个以上敌人敲两下,发现七八十个以上敌人敲三下。一里地的树上趴的全都是儿童团的团员,一个接着一个往回传情报。”   年张泉出生在安徽省,体格健壮。10多岁时,张泉组织30多个10多岁的孩子组成了儿童团,张泉任团长。   平时,张泉组织他们训练,到关键时候,他们是最称职的哨兵。   一次,一个红军团在村里住下了。为提防敌人突然袭击,张泉带领的儿童团主动承担起放哨的任务。他安排十几名团员沿着出村的山路执勤。   这十几名成员沿山路散开,三下两下爬上了树顶,“站得高看得远啊,儿童团能第一时间发现敌情。”   每个团员手里还拿着一个铜盆和一个木槌,“儿童团有技巧,发现三四十个敌人敲一下,发现四五十个以上敌人敲两下,发现七八十个以上敌人敲三下。一里地的树上趴的全都是儿童团的团员,一个接着一个往回传消息。”   

一次,敌人的车辆朝村口开过来,他们还不知道,在茂密的树叶下,一里地长的路上,树上趴的全是儿童团的团员,这哪逃得过他们的火眼金睛。有规律的敲盆声从第一棵树传到第二棵树,再传到第三棵树……没等他们进村,收到情报的红军已经在村口埋伏好,将敌人一网打尽。   年,红军一个师驻扎在张泉所在的村子,正赶上新年,李自亮师长到张泉家过年。早就听说张泉是儿童团团长,李师长跟11岁的张泉开玩笑:“你们跟我走吧,什么时候再打到你们村,你再回来。”见张泉似懂非懂地点头,师长接着故意说:“算了,不带你们了,带着你们还得派人保护。”   

一听这话,张泉赶紧从座位上站起来,“我要报名,我要当红军!”听说张泉报名参了军,30多名团员也都报了名。“小鬼,你们记住,你们是年的阳历年,也就是1月1日当的红军”,李师长挨个摸着他们的头,郑重地说。   “记住了,我们是红军!”张泉握紧拳头,喊了出来。这句话,像一句口号,也像一句誓言,至今回响在张泉的耳边。 

革命见证机枪打断4根手指

   “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是怎么活下来的”,摸着头上、脸上、胳膊上、腿上深浅不一的伤疤,还有缺失的手指,张老缓缓开了腔。   “左脸上这个洞是一个炸弹爆炸时,弹片崩的,头上这个伤是子弹打的,胳膊上这几处都是弹片擦伤的”,张泉挽起袖子,挨个数着伤口,每个伤口都在讲述着一个惊心动魄、死里逃生的故事。   全身14次受伤,其中5处在左胳膊上,张泉说,这是因为卧倒的时候,左胳膊在最前面作支撑,保护着头部,所以首当其冲。战争年代,战士受伤似乎像发烧感冒一样,成了寻常,几处较浅的伤口张泉已经不记得是怎么留下的了。 

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左手上的伤。一场战斗中,冲在最前方的张泉遭到敌人疯狂扫射,他的左手不幸被机关枪打中,除大拇指外的4根手指骨头全部断裂,只剩一点肉皮连着。   情况危急,随行的医护人员为他进行了简单包扎,“当时一点没感觉到疼,可能是被打麻了。”张泉强忍着疼继续战斗,直到战斗结束,医院。当医生解开被鲜血浸透的棉布时,4根手指已经全部坏死,需要马上截肢。 就这样,他永远失去了4根手指。战争结束后,张泉被定为三级伤残。 

连赶三天路半路上睡着掉队被背回

   “排长说道,小鬼你怎么能半路睡着掉队,你把首长吓坏了,我说我不是睡着了,我是摔倒趴下了。”   可是,参了军的“小鬼”却不像想象的那样风光。张泉回忆,由于年纪小吃不了苦,自己这个“红小鬼”没少给部队制造麻烦。长征途中,常常要日夜兼程地赶路,才十四五岁的他体力吃不消。   一次,连续赶了3天路后,晚上还要跑步前进,张泉累得挪不动腿,两个眼皮直打架,“那时候年纪小啊,就盼着自己摔一跤,这样就可以趴下睡一觉了。”想着想着,他眼皮一沉真的趴在地上睡着了……   等他再醒来时,大部队已不见了,只有排长和3个战士站在自己面前,嘴里还喊着“小鬼”。怒气冲冲的排长说道:“你这个小鬼,怎么能半路睡着掉队呢,知不知道你把首长吓坏了!”   原来,当时的“红小鬼”张泉是首长的勤务员。平日里,首长一声招呼,机灵的张泉就会递上水壶。可这次,正在赶路的首长连喊好几声“小鬼,给我拿水来”也没人回应,首长这才发现“小鬼”不见了。   “小鬼不见了,可能是掉队了,你赶紧原路返回去找他”,首长赶紧命令同行的排长回去找。   排长带着3个战士原路返回,边走边喊“小鬼”,不知走了多远,听到喊声的张泉这才从睡梦中醒来。气归气,见张泉累得实在走不动,排长心疼他,吩咐3个战士轮流背他,这才赶上了大部队的步伐。   

时常饿肚子窝头成奢望开水煮榆钱

  

“走到老百姓的地瓜地里,看见地瓜馋得慌,扒出来吃了,把钱放在地瓜秧上。后来老百姓有经验了,看见红军经过,就去地里找钱。”   正在长身体的“小鬼”食量自然大,再加上每天都在赶路,肚子常常饿得咕咕叫。但是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能吃的东西实在有限。红军平时只能碰上什么吃什么,“春天、夏天就拔野菜,撸树叶,到了冬天连野菜也没了,有时候一天也见不到一口吃的。” 每当遇到田地的时候,看着田地里的庄稼、蔬菜,“小鬼”常常馋得直流口水。但是红军纪律严格,不能拿百姓的一针一线,吃老百姓的东西必须给钱。一次,走到一片地瓜地前,“小鬼”拔不动腿了。首长看出了他的心思,“想吃就去挖吧,记得把钱放在地里。”   艰苦的环境中,香甜的窝头、馒头都成了奢望,“别说吃了,连看都看不到”。生茄子、野菜、榆钱都成了可口的饭菜。嫩绿的榆钱用开水煮了,或者烀熟,就能填饱肚子。可老榆钱却苦涩得难以下咽,“吃不上饭的时候,老榆钱用手搓一下就吃了,那是饿急眼了。” 

正被闹洞房接到了情报跨上马出征 

 “这边正闹洞房呢,情报员跑过来说首长前方有敌情,问我怎么办,我说还能怎么办,告诉前方,我一个小时肯定赶到支援。这一出去就是一个月,回来的时候可把我老伴气坏了,也吓坏了。”   张老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幅素雅的婚纱照:年轻英俊的新郎表情坚毅,温文尔雅的新娘轻轻依靠在新郎身边,洁白的婚纱美丽素雅。照片里这对年轻的夫妻就是年轻时的张老和老伴,而这张珍贵的婚纱照是10多年前儿女找人用电脑技术合成的。   年,张泉经人介绍认识了当时身为文艺兵的老伴。两人结婚那天,年轻的战士围在新房里闹起了洞房,可正在这时,情报员一声响亮的“报告首长”让热闹的人群安静了下来,“报告首长,前方来电话了,说发现敌情,您看怎么办?”

“你说怎么办?告诉前方,我一个小时之内指定赶到支援”,张泉坚定地口气不容置疑。话音落下,他跨上了战马朝前方奔去。一个多月后,战斗胜利结束,张泉这才回来。等他推门进屋时,坐在床上的老伴大声哭了起来,“我也不知道她是气的,还是吓的,她说以为我回不来了。”   

辽沈全社区记者刘晓

辽沈全社区编辑闫尚









































白癜风在北京能治好吗
白癜风专家百姓放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lanhealth.com/xnwbys/84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