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搬家,从低矮、简陋的小房子,慢慢搬到宽敞、精致的新家。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经历了中国住房的变化过程,西宁人的住宅也频繁地发生着迭代。
住房1.0时代棚户区平房时间:改革开放前
特点狭小简陋环境差改革开放以前,西宁人的住宅大多以棚户区平房为主。有些平房是砖砌的,有些还保留着土木结构。由于当时的收入有限,而且受计划经济制约,就算有钱也没处买修葺房屋的建筑材料,人们几乎没有改善自己居住条件的的意识。一家人睡在一张炕上都很常见,土木结构的房子建筑简单,漏雨时有发生。最糟糕的是冬季需要用烤箱取暖,睡觉经常会遭受煤烟袭扰,一不留神还会上演煤烟中毒的悲剧。
住房2.0时代筒子楼时间:70~80年代
特点拥挤私密性差东大街
到了70-80年代,西宁市民的居住记忆是——筒子楼。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因为长长的走廊两端通风,状如筒子,故名“筒子楼”。筒子楼”面积狭小,每个单间大约有十几个平方米的面积。卫生间都是公用的。曾经有无数的老西宁人在筒子楼里结婚生子,奏鸣着锅碗瓢盆交响曲。
住房3.0时代
老小区时间:90年代
特点私密性增强但厨卫空间小南小街
70年代一张床,80年底一间房,90年代要厅堂。
年的西宁,社会上公开卖的商品房很少,很多人仍然在等待着福利分房,对买房子根本没概念。但是已经有赚了好几桶金的先富起来的人他们更愿意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
住房4.0时代多层大房时间:年以后
特点面积大、生活布局更合理70~80年代住房分配制度的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设计建设住宅与使用需求成矛盾。功能分配不合理,厨卫面积过小,储藏空间不足。
年以后,西宁的市民不但要求客厅、卧室的面积要大,而且还要采光好,并且开始接受按揭的购房方式。
住房5.0时代高层社区时间:年以后
特点社区化管理、整体居住环境提升城南新区、海湖新区等区域化特点更加明显,报纸上的楼盘广告几乎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西宁房价呈现质的飞跃。市民告别了买房仅仅为满足居住的时代,人们开始追求服务更完善的高档社区化住宅。
田园般的西宁庄廓更让人留念
生活在吵杂的城市中,闲暇之时,对乡里的庄廓格外“眼热”,多么希望自己也有个这样的小院子,种种花,养养猫,格外惬意..
有人说最理想的生活是,
在大城市奋斗,在小城市生活。
走过红尘岁月,看尽人世繁华,
回归平淡人生。
人世间太拥挤,只求老去之时,
能有自己的一方小天地。
让奔波不安的灵魂,
得到诗意的栖居。
春夏秋冬,读书喝茶,只闻花香,不谈喜悲。
若能偶尔约上两三好友,更是妙不可言。
人生短暂,把握当下的每一秒。
去追寻自己内心的快乐,
不枉人间走一遭。
你认为值得的,就去守候;
你认为幸福的,就去珍惜。
花花世界,人世喧嚣。别人的眼光,其实没那么重要。
用一种平和恬淡的心境,一颗自由的心,
一份简单细致的人生态度,
过平静的一生。
期盼阳光能暖一点,再暖一点;日子能慢一点,再慢一点。
让我的小院,
能够在这样平静安详的岁月里,
四季不变。
没有风的日子,
还有云朵的守望。
没有梦的日子里,
等待也不会荒凉时光。
在漫漫人生路上,
有两三好友。
在茫茫天地间,
有一间小院。
还有何理由不快活?
盈一抹微笑,
将岁月打磨成人生枝头最美的风景。
内心有大海,春暖花自开。
心有桃源,何处皆是水云间。
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做一个快乐的人,
过简单的一辈子。
....
推荐阅读西宁这么多备选名字中,你最中意哪个?
青海人都为之震撼!35斤重的土烧馍馍见过么?
来源:青海在线
编辑:李彩娟
点赞一下,我们的新闻会更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