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校·传知识 居民素质大提升★普及家庭

★启动第一个社区民族菜肴技能培训项目

自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清真巷社区在城东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委统战部及区民宗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规划部署,深入落实“两年强基础、四年见成效、六年创先进”的工作要求,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结合社区实际,充分发挥辖区少数民族群众多、各民族群众聚居共同繁荣发展的优势,自我加压,多措并举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收获了累累硕果,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鲜艳,辖区各民族群众的幸福感越来越西宁晚报热线电话

市民校·传知识 居民素质大提升

清真巷社区简介

为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清真巷社区以“睦邻综合服务项目”为抓手,使服务群众工作专业化、社会化,真正使各族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培育第一个政府购买专业社会服务项目即引入兴趣小组、社区虚拟币、二手店等模式,广泛开展助老敬老、爱幼护幼、志愿服务、邻里和睦活动,引导居民走出家门,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启动第一个社校孵化联动项目孵化西宁睦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社工专业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平台,专业社工组织服务群众,增进各族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举办少数民族烹饪培训班,免费为辖区居民提供家常菜、羊肉手抓、牛肉面等民族菜肴的烹饪技西宁晚报广告部电话能培训

幸福生活美如画

精心打造了全省首个社区“流动艺术课堂”,将其打造成为各民族青少年的“成长乐园”清真巷社区针对辖区少数民族、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一些孩子因家庭原因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艺术培训的现实,积极主动争取到团省委关爱之家“流动艺术课堂”项目,整合现有办公资源,将原来的17间办公用房精简整合为舞蹈室、图书室、绘画室、语言表演室、健身房、电子阅览室等6个功能室,每周为辖区各族居民和青少年免费开放并对他们进行免费培训

相关链接

重调解·化纠纷 促进和谐保稳定

各寺院·强宣传 共谱民族和谐曲

★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社区解决了山陕台护坡围墙危险的问题,修建了长达100余米的“生命护航墙” ★解决了辖区破旧家属楼院内西宁晚报数字路面破损、行路不方便的问题,修建了“便民路” ★为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在8个小区配备健身设施,打造了家门口的“健身房”★落实节能减耗低碳生活要求,对条件成熟小区进行楼体的综合改造,项目成为居民的“暖心工程”

清真巷社区是一个多民族的社区,针对辖区困难群众多、下岗失业人员多、残疾人多、贫困家庭学生多的特点,社区积极联系爱心企业家、清真寺院、爱心社团等组织和个人,建立了“爱心超市”,多形式、多措施进行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活动,让辖区各族困难群众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城东区基层服务体制改革后,清真巷社区已由过去的“小衙门”转变成“便民服务大本营”,一切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由被动变为主动服务群众,由等群众“上西宁晚报百姓热线门”接受服务变为想方设法“上门”服务群众针对辖区大龄未婚青年多、交流平台少的实际,在辖区单位、小区发出公益相亲倡议,为大龄青年举办了三届大型相亲公益活动通过相亲活动搭建起了各族青年男女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平台参加相亲活动的男嘉宾高兴地说:“社区举办的相亲活动太好了,为我搭建了一个认识意中人的平台,我一定好好珍惜,牵起我一生的幸福”

★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科学育儿提升素养针对东关回族女子小学少数民族家长多、学生多、家庭教育薄弱的实际情况,聘请南关清真寺教长金镖为“校园家长学校”和“社区市民学校”特聘讲师,教育引导辖区居民争当科学育儿、孝敬父母、家庭和睦、民族团结、邻里和谐的典范★强化家庭德育教育,提西宁晚报数字版高居民文明素养适时在学校、小区开展市民学校大讲堂活动,逐步让辖区居民、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公共文明意识,构建出一个以各民族共同努力来推动公共道德教育的崭新模式

艺术课·在流动 各族少年最受益

本报记者 得舟 通讯员 马金孝 马忠元 张茜雯 东宣

鹊桥会·促姻缘 各族青年最喜欢

摄影展·颂团结

清真巷社区充分发挥辖区东关清真大寺、南关清真寺的阵地作用,采取召开座谈会、“瓦尔滋”讲解、开放图书室等形式,在广大信教群众中开展了党的民族团结和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活动,有效提高了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

活动频·广惠民 “楼门文化”显特色

重创新·促就业 各族群众得实惠

★清真巷社区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作用,采取“2+1+西宁晚报数字报n”的模式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2”是指社区党工委和社区司法所,“1”是指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n”是辖区单位、法院、派出所、医院、学校、寺院和相关单位通过创新的矛盾调处工作法,维护了辖区的平安、和谐、稳定★发挥辖区优势资源作用,开展“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促和谐活动,强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效衔接作用,形成普法宣传联宣、防范隐患联查、矛盾纠纷联调、突出问题联治、薄弱环节联补的机制,使法律知识进楼院、法律咨询进小区、矛盾调处进家庭,切实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

★为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丰富辖区居民文化生活,清真巷社区多措并举促进文化繁荣发展,通过举办好家庭故事会、评选十西宁晚报社地址佳身边好人、迎新年联谊会、元宵节猜灯谜、手工艺展、少数民族服饰培训、老年人棋牌比赛、友谊篮球赛、赠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窗花、民俗文化体验、端午节军民共建包粽子等活动,得到了辖区各族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为更好地传播文化,积极挖掘、利用身边的文化宣传阵地,清真巷社区大力推行“楼门文化”建设,一幅幅风格各异的作品和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宣传画,使120余个普通的楼门、楼道成为小区居民驻足的文化园地,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楼门文化”氛围“楼门文化”的建立使辖区各族群众在生活中得到了教育,实现了在生活中学习、学习中生活一位回族老人看着东关大街39号的“楼门文化”宣传栏高兴地说:“我每天进西宁晚报数字报刊出家门都要看看,‘楼门文化’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为活跃辖区居民文化生活,提高居民文化生活水平,清真巷社区连续举办了两届民族大团结专业摄影展和手机拍拍摄影展,所有展出的照片都是辖区各族群众用自己的相机或手机拍下的幸福生活场景摄影展成为社区积极推动辖区群众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为辖区各族群众送上了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营造了清真巷地区民族大团结、生活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聚爱心·帮疾困 各族群众一家亲

办实事·解民忧 生活环境更舒心

作为西宁市基层服务体制改革单位之一,清真巷社区于2013年9月29日挂牌成立,辖区面积约0.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99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7.8%,是一个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社区设有“一党委青海省西宁晚报两中心”(社区党工委、社区群众工作中心、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下辖三个居委会(团结居委会、南小街居委会、夏都花园居委会)近两年来,通过基层服务体制改革,原街道办事处改制为新型社区,释放了基层活力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清真巷社区以强化组织基础、强化宣传基础、强化群众基础营造民族团结社会氛围,通过举办专题辅导、座谈交流、“瓦尔兹”讲解等,逐步形成了辖区单位和居民广泛参与的共建模式


北京有哪些白癜风专科医院
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lanhealth.com/xnwbzn/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