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牧歌草原的呼唤

作者:李海娈原二二一厂职工之女现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青海省作协会员、海北州作协会员。

    ???相聚感怀

丙申年盛夏,与初中同学相聚于西宁马忠饭店富贵厅。自当年校园一别,今已三十四年亦,当年的少男少女,而今皆已年愈半百。

余一直自负记性极好,同学们的样貌都深印于脑海,永不会忘记。哪知道初相见,就张冠李戴地认错人,幸亏同学们大度,不予计较,余心稍安。

落座片刻之后,沉睡的记忆逐渐被唤醒,虽然每个人都被岁月无情地雕刻了三十四年之久,有的发福有的瘦,但少年时的轮廓依旧,那定格在大脑深处的旧照片,被记忆键慢慢修复,越来越清晰,或顽皮,或清秀,或开朗,或内秀的样子,逐一开始在脑海里跳跃。

记忆的海开始波涛澎湃,一叶上世纪的小舟,载着一群少男少女在海上尽情的欢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眼前,是一群被岁月巨轮碾压了近五十个春秋的中年男女,亲切地握手相见之后,围桌而坐,开心的谈论着家庭、爱人和孩子,回忆着恰同学少年时的烂漫情事。

自少年时代一别,再回首已是孩他爹、女她娘的年纪。个别的同学已经做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三十多年来,装在彼此心中的同学情却一刻也没有减退,反而与日俱增,因为我们心中都装着一个共同的思念源:“二二一厂!”

是二二一厂的消逝,为我们埋下了怀念的种子,这颗种子经历了破土与发芽的阵痛之后,而今已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长成了参天大树。它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枯萎,它会在我们的心里茁壮地成长、成长、再成长!

而今的我们,散居在天涯海角,各居一方,相见太难,再见遥遥无期。举杯同贺时,心里却充满着无尽的辛酸。衷心感谢此次聚会的组织者和赞助者!没有你们的付出,很难有此珍贵的相聚!

寻找记忆

17日晨八点整,我们一行15人在杨家庄家属院门口集合,乘坐大巴前往海晏县,那里是我们的第二故乡,也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更是见证过我们狂放不羁的青春之地……

一路之上,同学们尽情的唱歌、讲笑话、朗诵诗,我一直忙着拍照,摄像,热闹非凡。

车过巴燕之后,柱子就一直站在最前面,目光深情地注视着这片土地,那深情足以融化雪山之巅的冰,我悄悄按下了快门。自从我们离开二二一厂,走出矿区一中至今已经整整三十四年,在逝去的三十四年岁月里,我们彼此都曾在心底里无数次地思念、无数次地回望过这里!

这里曾是我们铭刻于心、魂牵梦萦的家园,有我们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和想念!乙区的旧平房、红瓦房、铁路线、商店、粮店、邮局、电影院等等,都是我们记忆中的永恒……

一中校园是我们寄托情感的摇篮:篮球场和足球场上都曾留下过我们矫健的身姿;操场上、跑道上都曾印下我们青春的足迹;教室里也曾飞出过我们朗朗的读书声……

自那年匆匆一别,我们就像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飞落到了祖国的四海五疆,从此扎根于不同的土地。历经三十四年的风霜雪雨之后,我们从幼苗长成了大树。三十四年来,无论我们身在何方,人在哪里,我们的心里都装着一个共同的思念:思念草原、思念二二一厂、思念矿区一中!

草原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草原见证了我们的青春,草原成为我们今生无法割舍的情怀!

进入海晏,同学们都被它的变化所震惊,找不到了,魂牵梦萦的家园已经消逝的几乎没有踪影,乙区没有了:煤场,平房,红瓦房,菜窖,小学校,三趟房,旧平房,医院,邮局,电影院,洗澡堂……都不见了。那就去中学,幸好中学还在。进入校门,怎么这么陌生呢?中学原教学楼也是拆后重建的,那再寻找什么呢?去后操场看看吧!

进入后操场,又是一惊,新起了好几栋楼房,原来的样子一点也找不到了,曾经的足球场,跑道被铁丝网密封起来。不见了当年的沙土地,而今全部是绿色草坪铺地,跑道以白色草坪相隔,感觉像在国家体育馆里面。陌生感再次冲击心房,众人都有些懵,到哪里去寻觅我们记忆里的校园呢?

三十四年的岁月是沉甸甸的一份牵挂;是一份令人动容的怀念;同时也是一份缱绻的不舍!三十四年的思念汇成了三十四股情真意切的暖流,三十四年的祈盼只为了这一次深情的聚首!三十四年的思念与追忆,三十四年的魂牵梦萦,终于让我们从祖国的五湖四海再度聚首!

相聚是欢乐的,相聚是感慨的!任凭岁月催人老,却把泪水伴欢颜。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尽情醉倒在这草原宽阔的怀抱里……

雨中情思

驱车来到金银滩草原的时候,已经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草原被细密的雨水浸湿了。

追忆和情思也被打湿,有些清冷。饱含雨水滋养的草青翠至极,我虽然穿着一双布鞋,还是没有抵挡得住草原的诱惑,勇敢地踩上了绿意流淌的湿草地。那一刻,情丝犹如这霏霏细雨一般在胸中蔓延开去,顿时在脑海里形成一张细密无形的网,紧扣心弦。

炎炎盛夏,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转晴的迹象,雨中的草原非常寒冷。我撑着伞,独立雨中,被盛夏的冷挟裹着,思维在这里被冻僵,以冻僵的思维细细品味着雨中草原的凉与寒。在全球气候逐渐转暖的今天,金银滩草原的气候已经大不同于五十多年前。我站在五十多年以后的寒凉里,怎么也无法确切地感受出五十多年前的那份寒冷。

盛夏都这样冷,那么,那时的冬天又该是怎样一种彻骨的寒呢?六厂、七厂、一分厂、二分厂和三分厂里那些不分昼夜艰苦攻关的身影,一时间全部在我的眼前浮现:李觉、张爱萍、吴际林等老一辈领导者,黄克骥、朱深林、李富学、肖智忠、马元柱等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以及工人师傅。这一切都已走远,远的除了那些掩体和车间之外,已经摸不到一点当年他们留下的余温。远去了,父辈们鏖战金银滩的岁月;远去了,那爆轰试验场上的战鼓;消散了,那罗布泊上空的蘑菇云……

四野茫茫,雨雾低沉。金银滩,你是想以雨的方式涤荡我们的情怀吗?想以这雨中的冷寄托我们对你的绵绵思念吗?想以这漫天清冽的雨洗去父辈们在这里奋斗了半个世纪的征尘吗?

在离别你三十四年后,我们再次聚首在你的怀抱里,不只是为了一叙同学之间的情谊,更重要的是为了再次贴近你,聆听你远去了的跫音。

作者简介

●李海娈,女,汉族。笔名瀚海,海涵。

●原二二一厂职工之女。

●系青海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海北州作协会员。

●自年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在《青海湖》、《青海作家》、《高原》、《南充文学》、《青海广播电视报》、《西宁晚报》、《祁连山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

●作品入选《海北州建政五十周年文学作品选》、《年中国散文精选》等图书。

●其中散文《挥别青春》获《中国青年报》等三家刊物联合举办的《华星杯》纪念奖、散文《佛海寺纪行》获华蓥杯三等奖、散文《攀登年钦夏格日山》获《散文选刊》三等奖、散文《霞光中的哈鲁乌孙克代》获年中国当代抒情散文一等奖、散文《触摸雪域高处的白云》入选年中国散文家大辞典。

●编著《中国民间故事·海晏卷》30余万字、撰写《海晏县导游词》10万字等(合著)、撰写《海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合著)一书(约十万字)。

●著有散文集《紫色心香》一部。









































北京中医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哪个医生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lanhealth.com/xnwbzn/96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