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
“五一”节日期间,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澎湃新闻、江西卫视等多家中央、省内主流媒体推出“沿着高速看中国”专题报道,以联播头条、现场直播、整版宣传等形式,宣传景婺黄(常)高速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同时,一大批省内外新媒体同步开展了宣传。此轮宣传规模及效果在江西交通历史上前所未有。
央视新闻联播头条5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播发:走景婺黄(常)高速看绿水青山美丽中国(时长4分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连接江西、安徽、浙江三省的景婺黄(常)高速是我国中西部通向长三角的快速通道,在半径二百公里内形成了赣、浙、皖、沪旅游风光带和生态经济圈。
景婺黄(常)高速西起“千年瓷都”景德镇,途经“最美乡村”婺源后呈“Y”字型走向,一头通过塔岭连接安徽,通向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黄山,另一头通过白沙关连接浙江,通向胡柚之乡常山,路线全长公里。
在景德镇,交通便利带来区位优势,当地陶瓷产业加快了更新换代的步伐。传统的原料配方和烧制工艺不断升级,能源结构从烧煤气改为天然气,提高废瓷回收率,一系列节能环保措施让陶瓷制品的能耗整体降低了40%以上。绿色发展不仅让景德镇变得越来越美,也让节能环保的陶瓷产品吸引来更多的海外客商,像这条生产线上的日用陶瓷将全部出口泰国和荷兰。
绿色发展助推景德镇传统产业潜能的释放,“十三五”时期,陶瓷产品累计出口31.68亿元,遍布全球76个国家及地区。
沿着高速继续向东,道路的畅通拉近了乡村和城市的距离。在“最美乡村”婺源,依靠交通网络带来的便捷优势,婺源全域打造“交通+生态+旅游”工程,让百姓搭上“顺风车”,带动全县70%以上的人口吃上了“旅游饭”。篁岭村就依靠当地优越的生态环境优势和独特的晒秋民俗,闯出了乡村旅游的新路子。
在黄山西溪南村,一汪清水穿村而过,枫杨林连绵数公里。高速的开通让这里成了自驾游的目的地之一。为了进一步保护生态,黄山市创新推行了农药统一集中配送模式,实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共治,还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家生态美超市,引导百姓提升环保意识,实现了垃圾整治从末端清理变成源头减量,生态建设变被动保护为主动参与。最终目的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如今,黄山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2.9%,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1%。百姓生活幸福感持续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十三五”期间,景婺黄(常)高速及周边路网越织越密,以旅游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精致农业为基础的绿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良好生态成为百姓增收的“聚宝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在成为现实。
5月5日上午10点至12点,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频道“沿着高速看中国”五一特别节目,走进景婺黄(常)高速公路,进行了2个小时直播报道。央视新闻客户端于上午8点至下午13点进行直播报道,澎湃新闻、现代快报于上午10点开始直播。江西新闻客户端,江西日报微博等媒体进行转播。
《人民日报》5月3日,《人民日报》4版要闻,大篇幅报道了景婺黄高速公路联通绿水青山、促进振兴发展的故事。
(点击图片看原文)
另外,5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图片新闻报道了赣江井冈山航电枢纽坝顶公路桥建设情况。新华社5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在路上,邂逅“诗与远方”》,报道景婺黄高速沿线旅游资源丰富,景点密集,游客在快旅漫游中,感受“高速旅游长廊”。
(点击图片看原文)
《光明日报》5月5日,《光明日报》以整版形式宣传景婺黄高速。《经济日报》5月5日,《经济日报》以整版形式宣传景婺黄高速。《中国日报》5月5日,《中国日报》以整版形式宣传景婺黄高速。
江西卫视5月1日至4日,江西卫视新闻联播“沿着高速看江西”栏目每天播出一条,分别从项目建设篇、生态保护篇、民生保障篇、小康社会篇、产业发展篇对高速公路发展进行专题宣传。
5月1日:重大基础设施珠玉相连迸发活力5月2日:高速建设和生态保护相得益彰
5月3日:为民铺就“幸福路”
5月4日:高速公路让乡村振兴迈入快车道
5月5日:江西卫视新闻联播报道:领略秀美赣鄱感受城乡巨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沿着高速看中国”特别节目走进江西
END往期精彩1.就在现在,央视新闻频道正对江西这条高速公路进行全景直播!2.今天起一起来听!江西交通青年献给党百年华诞的歌声3.沿着高速看中国人民日报:最美风景在路上更好生活在前方4.沿着高速看江西
江西新闻联播:重大基础设施珠玉相连迸发活力审核:练崇田编辑:马棒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lanhealth.com/xnwbjj/13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