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原则 http://pf.39.net/bdfyy/zjft/180423/6185583.html
每天发布·或诗或文
用作者的诗意·填补生活的空白
礼数的缺失
作者:王跃
写下这个题目时,想起了鲁迅等伟人、名人和蔼可亲礼貌待人的故事。
当年鲁迅收到读者来信后,尽可能抽时间亲自逐一回信。在那个年代,人们习惯用毛笔写字。鲁迅先生心里装着读者,无论来信者远近亲疏,还是信件数量多少,他都不厌其烦地予以回复,以示对读者的尊重。毛泽东在延安期间,一次给某基层剧社写回信,落款之处同样以礼貌待人的口吻写道:“此致,敬礼……”文化名人夏衍病重住院时,曾纠正秘书“去叫医生”改为“去请医生”。一个“请”字,折射出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品位。
比起前辈们注重礼节行为,当今某些人尤其是年轻人,做得就很欠缺。某著名主持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张口闭嘴“你,你!”的,大有颐指气使高人一等的架势。这位女主持人,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形象也靓丽,为何就不能纡尊降贵,尊一声对方“您……”?如果尊一声“您”,或许更凸显出主持人的涵养与风度。“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这是过去父母教育孩子的一句箴言。反观今天,人们大概不会忘记那位就座翘腿和年长嘉宾握手的女主持人镜头吧?某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一位年轻导演的作品入选,受到了鲜花、掌声的赞美。然而当他走上舞台,面对台下热情观众们的笑脸时,这位导演却背剪双手,一脸冷峻漠然之相。也许他本人不是故意而为之,只能说明,平日里在礼貌待人等细节方面,自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关键时刻就自觉不自觉地显露出不正常的一面来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lanhealth.com/xnwbls/11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