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头鸥鱼鸥鸬鹚以湟鱼为食——青海湖鸟岛

悉心呵护35年

一位景区工作人员向记者详细描述了青海湖畔人工种植植物的过程:“树根是被包起来的,里面有土壤、营养液和其他肥料

蛋岛是整个青海湖四个鸟类主要聚居区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除了蛋岛之外,在青海湖的湖域范围之内还有另外三个大的鸟类的产房,分别是鸬鹚岛、青海湖湖面当中的三块石以及海心山,四个大的鸟类繁育地主要聚居的是四个鸟类大的种群,分别是斑头雁、棕头鸥、鱼鸥及鸬鹚

当鸬鹚成功从水里叼出一条湟鱼的时候,它身旁的三只鱼鸥冷不丁地飞过来围攻它,抢夺它口中叼着的湟鱼

生态链的核心

经过激烈的抢夺后,一只鱼鸥成功了,但是它的同伴并不想让它独享这份劳动果实,这只鱼鸥便来回走动,琢磨着怎样才把这条湟鱼带离这个危西宁晚报电子版险地带,好享受这胜利的果实

数量增加17倍

相依相存——湟鱼水鸟之间的别样情缘

布哈河是青海湖最大的入湖淡水河,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第一批逆流而上到淡水河生宝宝的湟鱼洄游至此,等候多时的鸟群开始捕食湟鱼吃饱了的鸟还把鱼带回去喂养幼鸟

“群鸟抢鱼大战”

鱼鸟共生生态系统正趋向良性循环——根据多年来观察青海湖鸟类、湟鱼的资料,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鸟多的时候湟鱼也多,湟鱼少了鸟也变少资料显示,通过多年的封湖育鱼,湟鱼的增加,保障了鸟类食物链,鸟越来越多,也让湟鱼有了食物,青海湖鱼鸟共生生态系统正趋向良性循环

今年鸬鹚平均喂养4只幼鸟——在鸬鹚岛,已有成千上万的鸬鹚喂养幼鸟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鸬西宁晚报百姓热线鹚会选择喂养身体相对强壮的幼鸟今年鸬鹚平均喂养4只幼鸟,从而说明今年洄游的湟鱼数量有所增加,也说明青海湖生态向好

为了有效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增加青海湖裸鲤资源量,早在1980年,青海省政府颁布《青海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实施细则》,部署停止青海湖冬季冰鱼生产的实施方案至今,裸鲤保护已有35年,从最初单一的行政处罚到增加刑事处罚,打击非法捕捞、贩运、加工、销售裸鲤行为的力度不断加大从2003年1月1日起,青海省政府开始实施封湖育鱼计划在封湖期内,禁止任何单位、集体和个人到青海湖及湖区主要河流及支流湟鱼主要产卵场捕捞湟鱼,并在流通领域禁止销售湟鱼及其制品

作为咸水湖,青海湖中只有一种鱼类——湟鱼(学名青海湖裸鲤),它是青海湖生物链西宁晚报数字报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青海湖是世界级鸟类南来北往的中继站,是候鸟夏季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已经形成了固有的鱼鸟共生生物链,许多鸟类宁愿多绕几百里地也要到青海湖繁衍生息,而已经进化适应了盐碱湖水的湟鱼,就自然而然成为了青海湖水中当之无愧的主人,同时也担负起了环湖生态链当中最核心的一环当植物适应了这里的气候、土壤条件时,植物的根就会慢慢长出根须穿透包装,扎到土地里,这就表示植物种活了”她说,别看路边的沙棘丛只有60多厘米高,但它们已经生长了10年所有人共同的努力终于在抑制青海湖流域沙漠化蔓延方面收到了成效

漫步湖畔,碧水蓝天,水鸟翱翔,鲜花盛开……如今的青海湖,生态环境向好,湖畔绿地、草原植被面积增加,湖泊面积西宁晚报新闻增大,湿地增多,据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调查统计,前来青海湖歇脚的鸟类从上世纪60年代的69种已经增加到了如今的223种

关键词

而实施大面积退耕还草、退牧还草以来,环湖地区植被也有了明显恢复最直观的感受来自生活在青海湖景区的群众,一位在景区出租马匹的藏族小伙告诉记者,每年都会有人在青海湖周边的沙坡土地里埋下一种麦秆做的网状格子,格子里种了草或者其他植物,他觉得青海湖周边的环境还是在好转的,他指着不远处的沙地说:“以前那里是完全没有草的,这些沙棘都是人工种下去的,已经快10年了,旁边也长出草了”

据了解,今年青海湖鸬鹚雏鸟出壳比去年提前十天,湟鱼洄游则比去年提前了十一天每年端午节前后,成千上万的湟鱼从青海湖出发,向湖周西宁晚报地址边的淡水河集结,逆流而上,场面非常壮观,青海湖呈现出了“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壮观景象

悉心呵护——至纯至真的“湟鱼精灵”

每年春夏两季,在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内繁衍生息的鸟类有十几万余只,它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以捕捞湟鱼为食

鸬鹚岛位于布哈河口以北6公里处,它与蛋岛同处在布哈河冲积滩地的顶端整座鸬鹚岛密密麻麻都是鸟巢,空中回荡着鸬鹚激昂的叫声,觅食归来的鸬鹚嘎嘎争鸣小鸬鹚出壳的日子要比斑头雁早许多天,五月末,鸬鹚岛上每一个巢中都拥挤着一个或者几个毛茸茸的小生命

近年来,在加大退耕还草力度的同时,青海省封湖育鱼,给湟鱼充分的休养生息,还加大了湟鱼人工孵化技术攻关、产卵场地的建设、人工增殖放流、渔政管理设施的投入,以西宁晚报网及对青海湖水资源的监测力度,使青海湖裸鲤资源量逐步恢复

生态向好——青海湖鸟类品种增加到223种

就在斑头雁在蛋岛上忙着繁育后代的时候,离蛋岛不远的鸬鹚岛也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2004年:青海湖水体面积4190平方公里

群鸟抢鱼——正在青海湖周边频繁上演

◆布哈河上群鸟抢鱼 ◆水鸟湟鱼相依相存 ◆生态链的核心 ◆35年数量增加17倍多 ◆青海湖水位逐年上升 ◆鸟类品种增加到223种 ◆鸟类一年平均吃3787.2吨湟鱼

据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最新监测,2014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量达到45000吨,增加近6000吨,12年间增加了17倍多,是近年来青海湖裸鲤资源量增长最快的一年,裸鲤资源得到有效恢复

6月初的一天,晴朗天气让青海湖格外湛蓝,在蛋岛和鸬鹚岛上的水鸟为孕育下一代, “不远万里”寻西宁晚报招聘找着食物;与此同时,湟鱼洄游的大军正在泉吉河、沙柳河、黑马河和布哈河四条淡水河中奋力逆流行进

现在正值湟鱼洄游的季节6月初,记者抵达青海湖时,第一批湟鱼的先遣队已经洄游到了布哈河、沙柳河、哈尔盖河的下游在那些河流的浅滩处,几乎随处都能看见密密麻麻的鱼群,它们为水鸟补给了源源不断的营养不仅如此,远道而来的水鸟们,也为青海湖的湟鱼提供了充分的营养保障蛋岛和鸬鹚岛周边水域的湟鱼要比青海湖其他水域湟鱼的个头大许多,这是因为鸟粪为水中的微生物提供了营养,而这些微生物正是湟鱼的营养源

哺育雏鸟和湟鱼洄游时间几乎相同—— 6月初,鸬鹚岛上已经是密密麻麻的窝,鸬鹚是最先回到青海湖产卵孵化的一种鸟类,现在小鸬鹚宝宝都已西宁晚报联系电话出壳了专家观测到,今年青海湖最早出壳的鸬鹚比去年最早出壳的雏鸟足足提前了10天,与此同时,在布哈河鱼类专家观测到,今年的湟鱼洄游的时间较之去年也提前了11天,看似不同的物种之间,被大自然一些无形的线串联在了一起

●场景呈现●生态系统充满神秘与奇妙在青海湖湟鱼洄游的季节,候鸟集中繁殖的季节也开始了候鸟蜂拥而至、伺机捕食食物显得匮乏,鱼鸥开始冒险偷其他候鸟的蛋和刚孵出的鸟儿而青海湖里特有的湟鱼此时恰巧汇聚于此艰辛洄游产卵的湟鱼成了在青海湖繁衍的夏候鸟们共同的“主食”

本版图片由 陈有钧 黎晓刚 吴立新 摄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重要水体,其对周边地区的西宁晚报数字报刊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青海湖地区曾陆续开垦了75万多亩牧场作为农田,后来却逐渐撂荒,多数成为荒漠上世纪50年代的测绘资料显示,当时青海湖湖水面积为4568多平方公里,此后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湖水面积连年萎缩,到了2004年,青海湖水体面积缩小至40多年来最低点,仅剩4190平方公里

“半河清水半河鱼”

在青海湖,每年有十多万只鸟儿来这里栖息繁育,而夏候鸟中绝大部分鸟都以鱼为食由于高原湖泊水温低、盐碱度高,已经适应了盐碱湖水的湟鱼,占到青海湖鱼类资源的95%以上;鸟类只能捕食湟鱼为生;而这些鸟类又是蓝狐狸等野兽的口中美味

2014年:青海湖水体面积4372.94平方公里

鱼鸥走到同伴较少的地方后,开始了吞咽,此时又一只鸬鹚西宁晚报百姓热线追了上来,幸好,这只鱼鸥在鸬鹚赶来之前顺利吞咽了这条湟鱼

一只天生的“捕鱼高手”——鸬鹚,正超低空贴水面飞行着,它通常能够潜入水下三、四米的地方捕食湟鱼

棕头鸥、鱼鸥、鸬鹚以湟鱼为食——青海湖鸟岛,坐落在青海湖西部湾,布哈河入湖三角洲的顶部,河口的北侧表面由散落的石块及沙粒堆积而覆盖青海湖目前有斑头雁、棕头鸥、鱼鸥、鸬鹚四大夏候鸟等多种鸟,除斑头雁外,其余三大夏候鸟全部以青海湖湟鱼为食鸟是生态系统里最标准的物种,青海湖通过这几年的保护以后,鸟的数量稳中有增,证明这里的湿地生态环境各方面都是非常健康的

“过去打捞湟鱼成本低、利润高,加之偷捕者法律意识淡薄,湟鱼偷捕屡禁不止现在打击和处罚力度加大,尤其在西宁晚报招聘版偷捕湟鱼入刑以来,偷捕者明显减少”青海省渔政管理总站站长何晓林告诉记者

家园广阔——青海湖水位正在逐年上升

鸟类一年平均吃3787.2吨湟鱼——据一鸟类专家介绍,以湟鱼为食的鸟类一年平均要吃3787.2吨湟鱼,青海湖已成为鸟儿的“天然粮仓”鸟类每年要吃掉这么多湟鱼,湟鱼资源并不会变少鸟越多,鸟粪滋养的青海湖的藻类、微生物、浮游物也越多而湟鱼的主要食物就是水中微生物、浮游物等,相反,如果鸟少了,青海湖的湟鱼就无以为食鱼鸟共生这种奇特的生态循环便由此而来

十年:环湖地区植被也得到明显恢复

2003年,在青海省政协全体会议上,一份《环青海湖部队农场应率先退耕还林还草》的委员联名提案,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共同高度重视从2005年开始,青海湖流域西宁晚报在线阅读的生态环境治理成为了我国的一项重点生态工作,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现在,青海湖及周边生态环境呈现持续良性循环的发展趋势,最新数据统计显示,青海湖湖水面积由2004年的4190平方公里增加到2014年的4372.94平方公里

本报记者 张弘靓

6月中旬的上午,呈现在眼前的是成百上千的水鸟成群结队从青海湖道布哈河这个天然的大食堂来享受一天当中丰盛的早餐……每年的5月下旬开始,湟鱼就会陆续地沿着入湖的河流逆流而上产卵、繁育后代,这时,夏季候鸟也迎来了繁殖高峰,鸟类急需食物时,青海湖特有的湟鱼也开始洄游到淡水河道繁育后代在这段时间,幼鸟已经出壳, “群鸟抢鱼大战”在青海湖边时时上演

倘若一旦灭绝,数十万只鸟类经过长途迁徙抵达后却得不到食物补充,很可西宁晚报广告部能大批死亡,由此发生的连锁反应,不仅青海湖的生态系统会崩溃,就连中国甚至世界的生态系统都会受到影响而青海湖也会从“高原明珠”变成“一滩”死水并最终消失而且,湟鱼在饥荒年代还曾救了无数青海人民的命,但由于高原的特殊生态环境,湟鱼的生长特别慢,一年只能长一两,十年才长一斤,再加之湟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数量庞大的湟鱼曾一度因过度捕捞和环境变化而濒临灭绝

湟鱼、水鸟,彼此相依相存水鸟为了给自家毛茸茸的幼鸟及时补充营养,追随湟鱼的行迹,在河流沿岸痴痴等待着湟鱼的到来,湟鱼大军渐渐向水鸟靠近了,四目相对,都在为孕育下一代而拼尽全力……多希望青海湖鱼鸟共生的绝美画面能够永远定格


白癜风有什么药
白癜风用什么药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lanhealth.com/xnwbls/3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