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探寻
多元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近年来,西宁市生态环境局积极争取专项资金,组织实施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将距城镇较近的周边村生活污水接入城镇污水管网,通过城市管网收集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距离城镇污水处理厂较远的,地形、地貌较平坦的村庄的生活污水通过管网收集至小型分散式微型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但小型污水处理站运行成本高、难度大,且运行效果不理想,目前我市在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中受自然条件和适用技术的影响,因地制宜的开展农村污水处理工艺选型仍存在亟待突破的“瓶颈”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近日,西宁市生态环境局邀请省环境规划和环保技术中心、海东市生态环境局,并组织湟中区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湟中区共和镇山甲村村民代表赴海东市乐都区马家营村对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指导中心试点建设的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进行调研。调研组现场查看了3户已建成设施运行情况,并听取了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指导中心和马家营村书记对一体化处理设施处理工艺介绍,调研组重点针对设施耗电量、噪声情况、抽粪车拉运频次及费用、污水排放去向、资源化利用情况等问题进行详细了解。
下一步,西宁市生态环境局将结合我市农村地区实际重点研判此工艺是否适宜我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选型,并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简单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处理模式,将农村生活污水看作是一种资源,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的排放标准和治理模式,做好农村污水中央专项资金项目储备及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化选型、设计、施工及监管工作,确保完成“十四五”规划农村污水处理行政村占比的目标任务。
来源:市局土壤与固废管理科
西宁市生态环境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