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风信子印象生态

特别   风信子,文字爱好者。原名杜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有散文诗歌刊于《北京文学》、《青年文学》、《散文百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新华文摘》、《青年文摘》等多种报刊。曾获冰心散文奖、第三届全国十大生态美文奖等。著有《印象生态》、《心灵密码》、《心灵絮语》、《故乡背影》等。

印象生态

风信子

风沙紧逼青海湖

青藏高原的五月风和日丽,我们一行多人从青海省玉树州考察完三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后,就一路颠簸准备直接去考察青海湖沙漠化情况。从三江源回西宁地区一路上天气晴空万里,白云悠然,低垂的白云似乎伸手可及,牛羊在草原上闲散觅食。高原的景致处处可人,美不胜收。经过了多半天的长途跋涉,距离西宁越来越近时,天气就逐渐晴转阴,等到我们绕行西宁市区前往青海湖去时,天气陡变,风起云涌,似乎天公感知了我们此行的目的,露出风沙肆虐青海湖的本来面目,让我们看清风沙紧逼青海湖的趋势,以加深我们的考察印象。随着青海湖的临近,风越来越大,看着路边被风刮起的尘土和枯草碎叶,就感知风力极大。但是,再大的风沙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行的路,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为考察风沙对青海湖的影响才专程前往湖区实地查看,而并非是去领略青海湖的美。其实,风沙越大,对我们来说考察风沙侵蚀青海湖的效果或许会更加明显,这对我们考察来说反倒是好事。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之首,其面积达四千四百五十六平方公里,环湖周长三百六十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还要大一倍多!它浩瀚缥缈,波澜壮阔,是大自然赐予青藏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宝镜,镶嵌在雪域高原间。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乍看上去,就像一片巨大的树叶,从天庭飘落人间。青海湖水平均深约二十米,最大水深近三十米,蓄水量达一千多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三千二百六十米,青海湖水面海拔是东岳泰山海拔高度的两倍多。由于这里地势高,气候十分凉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气温也只有十五度左右,因而是理想的避暑消夏胜地。盛夏季节,这里气候凉爽宜人,蓝色湖面烟波浩淼,万鸟翔集鸟岛湿地,群群牛羊点缀草原,青海湖之美令人称奇。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湖区地域辽阔,在人口稀少的年代曾经草场广袤,河流水量充沛,水草肥美,环境幽静。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环抱:北面是宏伟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世人景仰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三千六百米至五千米之间。眺望四周,四幅高大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像是一块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绮丽画卷。然而,随着当地人口的急剧增加,人们的生产活动频度增加,对草场的利用程度随之急剧增加,致使草场逐渐退化。特别是随着整个人类活动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导致全球气温变暖,雪山雪线上升,小溪流干涸,大河时常断流,草原干旱沙化和荒漠化非常明显;同时,由于人口的增加,畜牧业也迅速膨胀,许多地方的牲畜载畜量成倍增加,致使草原不堪承受之重,草场草质逐渐退化严重,短期内难以恢复生机。

我对青海湖的认识了解很少,在这之前仅限于书本资料或画册范围,自己也没有亲见青海湖的美丽,而这第一次踏上青海这片热土,去感知青海湖,却是看她不美丽甚至是伤痛的容颜,心里总不是滋味。当到达青海湖边沿时,先前还是密密的枯黄的草地,十几分钟后,就满眼可见裸露的沙丘。环湖公路两侧,沙漠化程度可用“触目惊心”四个字来形容丝毫都不过分!我们从下面这组对比数字可以看出青海湖的危机程度:半个世纪前,流入青海湖的河流有一百零八条,现在只剩下四十多条。据当地人介绍,布哈河、泉吉河等重要补给河流也时常断流。现在青海湖湖区水的总补给量每年为三十四亿立方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三十九亿立方米。近百年来,青海湖水位下降了约十三米,湖面面积缩减了七百平方公里,亏水量五百五十亿立方米。

最为揪心的是,沙子在风力的牵引下,以极快的速度从湖区外围沙丘上向湖水边沿地带流动。由于我们没有测量设备,所以也就无法测量出当天沙子的流动速度,我们看着沙子流动速度,只能用“呼呼呼”形容沙子流速之快。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遥感与生态评估中心根据对青海湖周边共和、兴海和海晏三地的活动沙丘定位观测点数据发现,以上监测站点的活动沙丘均出现了垂直变化和水平移动,表明青海湖周边沙漠化程度在不断发展。监测显示,以上各个地区的沙丘高度普遍降低,其中海晏的沙丘高度降低幅度最大,达到每年一米;水平移动距离共和最大,每年达到近三十一米;其余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水平移动,沙丘移动方向均为西南方向。这些地区中,共和、兴海属于快速型沙丘,海晏属于慢速型沙丘。另据监测表明,青海湖以南地区沙丘正在以一年近六米到近九米的水平速度移动的同时,以一年二十米左右的速度在“长高”,这说明这一地区的沙漠化程度在加剧。

看着眼前呼呼呼流动的沙子,心中满是惆怅。我为青海湖碧蓝的水担忧,我为水中栖息的湟鱼发愁。我生怕再过一个世纪,我们华夏的子孙,只能从影像资料中欣赏青海湖的美!我生怕下一个世纪我们的子孙到青海湖曾经是湖水淹没了几个世纪的那片土地上不是去欣赏碧水蓝天,而是去从事考古挖掘,看看二十一世纪初还是碧水湮没的青海湖湖底的淤泥中能发现些什么!而当他们到了曾经是碧蓝的青海湖水浸润过的湖区时,看着眼前沙丘接连沙丘,不知道我们的子孙是否在心中痛骂我们。每当回想起曾经看到的青海湖边快速流动的沙子,想想气象等部门提供的监测数据,心里装满的尽是移动的沙丘。

在看完青海湖湖区沙漠化状况后,每当我再读到有关青海湖的景色文字描述时,心里总是泛起别样的滋味。比如看到这样的描述:“青海湖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当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青海湖湖畔山清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就像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缀成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驄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而寒冷的冬季,当寒流到来的时候,四周群山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有时还要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每年十一月份,青海湖便开始结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像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这时我眼前的青海湖再难以显现画册上的美景,幻化在我眼前和心底的尽是沙漠围攻碧绿明珠青海湖的战斗场景!

众所周知,青海湖以盛产湟鱼而闻名,鱼类资源十分丰富,曾经一度蕴藏量高达五万吨,然而由于长期无序滥捕,目前捕鱼量已不足开发初期的十分之一。曾广泛分布于青海湖区的雪豹已难得一见,普氏原羚也屈指可数。如今,青海湖湖区草地退化面积每年仍在以百分之三的速度递增,青海湖流域沙丘和风沙土地面积超过七百六十平方公里,比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扩大三百多平方公里,并且每年仍在以十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风沙活动范围也由原来主要集中于湖东北部向整个湖区扩展。湖区许多草场杂草蔓延,鼠害严重,部分草地变成“黑土滩”。这种危机四伏的沙丘,正在蚕食我们高原明珠。我不知道我们今人在治理沙漠化趋势上的速度是否能超过风沙侵蚀青海湖湖区的速度,因为单靠林业或农牧业一两个部门几乎难以扭转沙漠化威胁青海湖的趋势。但愿更多的人们







































治疗白癜风医院
治白癜风福州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lanhealth.com/xnwbnr/25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