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可
全省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和年以来社会融资总量实现“三个亿元”的历史性突破!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持续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省金融业在稳中有进中再创奇迹!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和重要支撑。去年以来,全省金融突出创新驱动,狠抓改革攻坚,进一步强化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无论是改革创新,还是服务发展方面均呈现新亮点、新突破。
“力争各类贷款余额增长12%。”年,全省金融系统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力争全年各类贷款余额增长12%,在优化结构、转换动力、补齐短板、提升效能、优化环境上取得新突破,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历史性突破:
三个亿元
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金融系统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金融继续显现出了它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大能量。
年,全省金融运行稳中有进,主要金融指标实现新突破,继续高速增长。
截至去年年末,全省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和年以来社会融资总量实现“三个亿元”的历史性突破。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6亿元,同比增长14.76%;各项贷款余额.10亿元,同比增长19.07%,各项贷款新增.67亿元。全省企业直接融资额,同比增长52.36%。
普惠金融:
打造青海版新模式
全省金融系统着力打造青海版普惠金融发展新模式,探索推动“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模式。
全省贷款业务已覆盖个行政村(社区),发放“双基联动”合作贷款9.28亿元,惠及15万农牧民群众。同时,在全省推广金融服务主办行制度,试点开展“金穗服务惠万家工程”、“金融扶贫工程”等四位一体的扶贫开发金融服务青海模式。另外,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稳步推进。
金融改革:
合力推动创新发展
金融改革迈出新步伐,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推动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出台我省多层次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改革发展、加强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及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政策措施,形成了推动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合力。
先后引进海通证券等5家证券机构。推动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并充分发挥青海股权交易中心融资平台作用,探索开发创新型融资产品,实现西部地区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零的突破,加快完善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等。
民间金融:拓宽渠道搭建平台
民间金融发展取得新成效。强化协调推动,鼓励和引导民间金融创新发展,为拓宽融资渠道搭建有效融资平台。
全省新设7家融资性担保机构和7家小额贷款公司,共引进省外资金5.7亿元。省内首家国有资本控股的创新型互联网金融平台贝通网上线运行,为省内小微企业及个人融资总额突破1亿元。88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三农”发放贷款总额63.33亿元,贷款余额50.85亿元。
金融环境:“生态化”维护秩序
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新提升,不断加强沟通协调,着力推动全省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联动机制建设。
会同相关部门全力做好青海碱业等企业信贷风险化解工作,有效防止资金链断裂和金融风险发生。积极开展贵金属类交易场所规范整顿工作,坚决遏制违法违规交易行为,及时清除风险隐患。协助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破获非法集资犯罪案件30起,有力打击了非法集资犯罪活动,维护了我省金融秩序稳定。
创新发展
释放新业态融资力
创新发展理念,全面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协调发展,构建结构平衡、可持续的金融体系;共享发展,发展普惠金融;防范风险,确保金融生态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年,全省金融系统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力争全年各类贷款余额增长12%,在优化结构、转换动力、补齐短板、提升效能、优化环境上取得新突破,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金融支撑。
●创新理念,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完善供给侧全要素金融资源组合,通过落实国家货币政策、强化财金联动等一揽子政策举措,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针对性、有效性;建立金融服务新机制,突出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以及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建设、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财政、金融、项目、社会资本“四位一体”高度融合的金融服务机制;构建金融综合服务开放型新平台,发挥好西宁的金融辐射力、带动力、牵引力以及风险控制的能力,实现对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型企业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充分释放金融新业态融资活力。
●协调发展,构建结构平衡、可持续的金融体系。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加快金融招商步伐,实现不同金融的差异化互补,积极引进发展会计等组织,构建专业化金融服务中介体系;积极向各总行争取信贷规模及政策倾斜,不断扩大充实信贷总盘子,鼓励推进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信贷资产流转业务,增强金融机构资金流动性;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多渠道推动股权和债券融资加大新型保险产品的开发力度,积极引导保险资金投资重大项目建设。
●共享发展,发展普惠金融。围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重点领域,探索开展农村产权类等抵(质)押贷款,促进农牧区资源资本化、资本资金化;根据省委关于提前两年实现整体脱贫的战略部署,深挖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饮水安全、污水处理等巨大投融资需求,加大扶贫攻坚及金融精准扶贫力度;加快建立重点服务于“三农三牧”、中小企业的政策性担保机构,降低薄弱领域融资担保成本。探索组建科技担保等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构建“政、银、企、保、担”五位一体的创新融资模式。
●防范风险,确保金融生态安全。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转变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切实解决金融资金投向的对象错配、结构错配、期限错配的问题;整合资金力量,保证企业融资链条的稳固性、持续性;强化风险高发领域的金融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非法金融活动;加大失信惩戒及守信奖励力度,有效支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建设更加和谐美丽青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西宁晚报)
如何白癜风的初期症状表现北京中科医院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