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人殡葬事业有了新变化

投稿合作a联盟成员

青海省殡葬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出台

"十四五"期间

青海省将大力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

率先推动西宁市、海东市人口密集地区

新建11个公益性公墓

未来五年

青海省明确推动建设

壁葬、草坪葬、树葬、花坛葬等生态安葬墓穴

8月31日,省民政厅印发《青海省殡葬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年)》,该《规划》全面分析研判我省殡葬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对群众需求进行科学预测,积极创新提供多元化服务,保障各族群众“逝有所安”。

《规划》针对青海省现有殡葬服务设施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处于较低水平,无法满足群众基本服务需求的现状,系统分析了制约全省殡葬事业高质量发展的7个突出问题,预测“十四五”期间全省人口发展趋势,结合地方丧葬习俗,预判各地骨灰安置需求和殡葬服务需求,科学布局殡仪馆、公益性公墓、公益性骨灰堂、殡仪服务站项目建设,有针对性安排火化炉、遗物焚烧炉、殡仪服务车等殡葬服务设施。

按照殡葬事业回归公益属性的要求,“十四五”期间,青海省将大力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率先推动西宁市、海东市人口密集地区新建11个公益性公墓,逐步推动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口较为集中的4个县(市)新建公益性公墓;推动县级殡仪馆全覆盖,新建11个县级殡仪馆;按需推动村(社区)殡仪服务站应建尽建,探索殡仪服务进村、进社区。开展殡葬业价格秩序整治,让公益性公墓价格回归公益性,经营性公墓价格回归理性,殡葬服务收费公开透明。

未来五年,青海省明确推动建设壁葬、草坪葬、树葬、花坛葬等生态安葬墓穴,要求节地生态安葬墓穴配建比例,新建公益性公墓不低于80%,新建经营性公墓不低于40%,已建经营性公墓要占一定比例,满足群众节地生态安葬需求。完善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推动提标扩面,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更多群众选择节地生态安葬形式。

“十四五”期间,按照相关标准要求配齐殡仪馆服务人员。探索制定殡葬服务人员关爱慰问等相关制度,力争殡葬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人数达到80%以上。

积极创新提供多元化服务

结合各地民俗特点

开发符合民俗习惯的净身仪式、

祭奠仪式、入炉仪式等服务项目

切实保障各族群众“逝有所安”

编辑:瑶啊瑶

来源:青海日报

律师顾问:延辉律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lanhealth.com/xnwbys/148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