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女孩”带着《鄂东晚报》上央视
“苹果女孩”与鄂东晚报的故事9日晚7时30分,央视3套《向幸福出发》栏目准时播出。第二组出场的是浠水县散花镇散花村人称“苹果女孩”的潘群及其家人。在节目中,潘群深情讲述了自己的脱贫故事,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十分感动。让人特别意外的是,在节目进行中,潘群向主持人展示了一张她特地从家乡带来的报纸——《鄂东晚报》。
她为什么要把这一份《鄂东晚报》带到央视的舞台?她与鄂东晚报有着怎样的情结?昨日节目播出后,本报记者连线潘群,她无比动情地说:“是鄂东晚报帮助我迈出了人生最重要的每一步,这份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想报恩的残疾女孩打来求助电话时间追溯到11年前。
年3月2日上午9时许,记者的手机突然响起,接通电话后,对方传来一个操着浠水方言的女孩声音,她说她今年21岁,是个残疾人,想求助报社找一份工作,来报答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她还请求记者能到她家里实地采访。
短短几句话,信息量很大,她为什么残疾?为什么要报答爷爷奶奶?带着这些谜团,记者当即乘车赶赴浠水县散花镇散花村。
一间低矮的土砖瓦屋前,求助的女孩正坐在轮椅上等候着记者的到来。女孩名叫潘群,她说,从小到大,她从来没有机会喊过一声“妈妈”。在她的记忆中,是爷爷和奶奶一手将她养大的。后来她才知道,在她刚出生时,就被亲生父母遗弃,是散花村素不相识的潘自荒和老伴张玉清两个老人将她抱回家,像对待自己的亲孙女一样精心抚养,从此她叫他们爷爷奶奶。
那时候,潘自荒、张玉清两位老人的生活也很艰难,很多人劝他们放弃抚养潘群,免得给自家的生活添加麻烦,但两位老人执意不肯。潘群5岁时,她突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从此再也没能站起来。即使如此,爷爷奶奶也没有嫌弃她,反而更加疼爱她,使她享受到了家的温暖。
为了抚养潘群,已经70多岁的两位老人还坚持做着繁重的农活。他们渴望尽可能给孙女更多的关爱,但老人毕竟心有余而力不足,贫苦一直是这个特殊家庭挥之不去的阴影。每当爷爷奶奶从田地里回到家,潘群看到他们劳累而日渐苍老的身影,心里很心痛,她甚至有些自责,如果不是自己拖累了爷爷奶奶,他们也不至于这么辛苦啊!
因为双腿残疾,潘群没有进过学校门,但一有空她就让同村伙伴教她认字、写字。年,她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曾经到黄石进行了短期的电脑培训,因为她想找到一份工作,减轻爷爷奶奶的生活压力,同时也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然而亲戚朋友帮着联系了好几个单位,别人一听她是个残疾人,都拒绝了。
其实爷爷奶奶也放心不下她独自外出打工,他们告诉潘群,只要还能动弹,他们就会照顾她一辈子。爷爷奶奶的呵护让潘群感动不已,也更坚定了她出去打工的信心。
在万般无奈之际,潘群看到一张亲戚带来的《鄂东晚报》,上面正好留有记者的手机号码,她不假思索打进了求助电话。
记者助力残疾女孩迈出人生第一步潘群渴望报恩的举动感动了记者,但一没学历,二没技术的她要想找到一份适合她的工作何其艰难。
一连几天,记者几乎跑遍了黄州城区的工厂、公司,但一听说对方是个残疾人,都以没有岗位拒绝了。记者随后与远在广州、深圳的朋友取得联系,请求他们留意适合残疾人的招聘信息。
几天后,一位在深圳工作的朋友告诉记者,在他的联系下,深圳大辰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同意潘群前去打工,这是一家专门生产手机充电线和充电卡口等小部件的工厂,公司已经招收有10多个下肢残疾的残疾人工作。针对残疾人的特点,该公司生产车间、宿舍都设计成无障碍出入模式,极大方便了残疾职工的工作和生活。
在获知消息后,潘群很高兴。但怎么去深圳,却让双腿残疾的她为难了。爷爷奶奶年岁大了,背不动她,不可能送她到深圳,而且他们一下也拿不出几百元钱给潘群做路费。
眼看打工的梦想就要搁浅,潘群常常暗自落泪,她多么希望有好心人的帮助,给她一个报答爷爷奶奶养育之恩的机会。
年3月6日16版,记者以《轮椅女孩的心愿:给我一个报恩的机会》为题,首次报道了潘群渴望通过打工来报答爷爷奶奶养育之恩的故事。
报道刊发的当天,浠水县残联的负责人就打通记者的电话,详细询问了潘群的情况,并表示愿意出路费帮她圆打工的梦想。
就在大家喜悦之时,当天,黄州一好心女士也给记者打来电话说,看了报道后,她被潘群的报恩之心所感动,决定资助潘群前往深圳打工。而让记者感动的是,这名女士很细心,考虑到潘群的行动不便,她建议潘群坐飞机去深圳,这样避免舟车劳顿,同时她还建议给潘群请个人一路照顾,所有费用由她出。
这名女士还反复嘱咐记者,不要询问她的地址和姓名,也不要把她的手机号码告诉潘群,以免潘群知道后会产生感恩的压力。当天下午3时,好心女士将元资助款汇给了记者。
路费有了,谁来送潘群到深圳呢?此时,在潘群心里,最信任莫过于记者,在她的恳求下,记者请示报社领导同意后,决定安全护送潘群到目的地。
好心人一个接一个,在得知潘群要到天河机场乘坐飞机后,散花镇一个体司机自荐送潘群和记者到天河机场。年3月21日一大早,记者和潘群就赶到了机场。上午9时整,记者背着潘群走上飞机舷梯,终于坐上了班机。
在简单熟悉公司的生产、生活环境后,潘群当天下午就由指定的师傅带着上岗了。坐在车间的工作台前,潘群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意。
在脆弱的生命前,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位老人给了她坚定的呵护。而在渴望报恩的无奈中,在人生最重要的关口,是鄂东晚报记者及社会爱心人士的爱心援助帮她圆了打工的梦想,帮她迈出了人生最重要的第一步。
多次援助之情她一辈子忘不了第一次走出家门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潘群心里涌现出了无限温暖。
潘群的坚强感动了来自陕西的小伙子宁小兵,他是一个身体健康的健全人。年5月的一天,正在采访中的记者再次接到潘群的电话,她告诉记者,她恋爱了,但对方的父母知道她是个残疾人后,坚决不同意他们的恋情,极力劝说儿子放弃这段感情。
得知情况后,潘群情绪低落。这时候,记者当起了心理大师,鼓励她大胆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年5月25日,《鄂东晚报》以《“妈妈,请不要拆散我们”陕西小伙情定浠水残疾女孩》为题,发表了一篇关于他们的爱情故事。文章刊发后,在浠水引起了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lanhealth.com/xnwbzn/13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