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间,行踪遍至平、津、沪、杭、济南、青岛、开封、汉口、九江等地
陈庆春 尚继宁
自南京返青后,石殿峰先后任第二职业学校校长、青海省救济院院长、女子师范学校校长、门源县县长等职务在“回中”期间,兼任马步芳之子马继援所在班级的国文、历史教员,跟马继援同班的学生还有马振武、赵遂、金耀星、冶成荣等他们后来都成为马步芳政权时代少壮派头面人物因此,“回中”从这一班起就扩充为高中石殿峰也随班教了6年以后又在白玉巷给马继援断断续续当了三四年家庭教师 1938年以后,石殿峰担任省政府秘书、职业学校校长、青海省合作事业管理处副处长、处长,以及1949年被聘为省政府顾问的同时,还兼任昆仑中学、西宁中学、西宁师范的国文、历史教员
马步芳西宁晚报新闻热线之子马继援的家庭教师
与王云阶合璧创作《四季歌》
1937年,王文俊来青海筹建湟川中学因王文俊系朱家骅一派,马步芳认为让其办学对己不利,遂多方阻挠甚至反对省政府官员送子女入湟川就读但终因王文俊曾留学德国,获教育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北大教授,且湟川教师都是北大等院校三十年代毕业的青年学士所以该校终于1938年10月正式开学,创办仅一年,声誉卓著石殿峰对湟川不胜羡慕,遂和王文俊、刘鸿宾等校领导私下达成默契,背着马步芳于1939年秋,将5岁半的次子石其麟送到湟川附小一年级上学,一直到1951年高中毕业抗战胜利后,石殿峰曾应邀先后三次去湟川中学作演讲:一次是在星期一纪念周集会上向全校师生作讲演;一次是介绍社会合作事业;另一次是作国防形势和青海西宁晚报时事报告在他看来,湟川中学是当时重视整体教育功能、办学效果卓著、并享有盛誉的著名中学,为这个学校做一些工作,感到十分荣幸和愉快!
据《湟源文史资料》记载,石殿峰(1902-1973),字蓉九,祖籍陕西省华阴县焦镇,出生于青海省湟源县,后定居西宁市城中区香房巷少年时,石殿峰就学于前清举人杨治平(湟源人)先生门下,为杨的得意门生1919-1920年在甘肃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简师班(当时西宁属甘肃管辖,第四师范地址在西宁)学习1年,结业时成绩居全班学员之首据青海大学教授石其麟回忆,石殿峰从简师班毕业回湟源后就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此后历任湟源县立小学主任教员、校长当时这个小学是县上惟一的最高学府在该校学习的有谢万祯、李自发、李自奋、王子贞、蒲涵文、谈明义、西宁晚报数字韩宝善、张元彬等学生
据青海大学教授石其麟(石殿峰次子)回忆,1937年石殿峰任门源县长期间,曾去江西庐山参加暑期县长训练3个月回门源时,马步芳与红西路军正在甘肃河西作战一天,石殿峰坐着“马轿”(前后各用一匹马驮着的轿子),去祁连了解民情,当时祁连县属门源县管辖,路过俄博,正好碰见马步芳军从张掖押解被俘的红西路军前往西宁,押解的头头是湟源民团团长李增荫(中校团长,当时是青海首富李耀庭的三子),李增荫与石殿峰同属湟源县人,相识甚久,李增荫悄悄将被俘的红军连长赵凯轩介绍给石殿峰,说:“这俘虏中有一个尕娃叫赵凯轩,人很聪明,也很能吃苦,如果押到西宁必然凶多吉少,不如你把他留在县衙里打杂吧,留他一条活命”石殿峰便生出恻隐之心西宁晚报报数字报刊,将其留在县衙当勤务员
朝夕相处,赵凯轩道出了身世他是四川省巴中县人,生于1916年,由于家境贫寒参加了红军,被俘那年刚好21岁石殿峰一直以为他只是红西路军一名普通战士,相处久了,石殿峰的人品和学问感动了他,赵凯轩红着脸说了实情,原来他是红西路军三十军的一名连长石其麟说,那时他才三岁,大妹仅一岁,家里缺少人手,赵凯轩就成了他家的一员,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石殿峰外出办公总是把他带上,忙前忙后,勤勤恳恳后来石殿峰在门源卸任县长后,调回西宁,赵凯轩也一同来到西宁,住在自新巷,仍然是石家的一员“从门源县回西宁后,父亲继续在学校教书,那时西宁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家里养了一头骡子,他每次把骡子拴好后也走进教室听课,他的好学西宁晚报广告代理让他受益匪浅”石其麟感慨
悄悄解救被俘的红军赵凯轩
到了1939年,那时已是国共合作的抗战时期,赵凯轩向石殿峰提出要去找红军,当时红军已经改编为八路军,石殿峰欣然同意,赵凯轩经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审查后被送到延安,他在抗大学习后被分配到东北,先后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四野南下时他已经成为一名团长解放后,赵凯轩曾任江西省商业厅储运处处长、商业厅副厅长、党总支书记等职1959年赵凯轩趁到兰州开会之便,专程来宁,在石家住了几天,与石殿峰畅抒沧桑之变,不胜感怀,后来他随信寄来两张照片,一张是他与夫人的合影,另一张是十个子女的集体照,当时最年长的孩子已经考上南京航空学院
赵凯轩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翻开一本本泛黄的文史资料青海西宁晚报电子版,那里所记录的人物与事件比书本身要古老得多,陈旧的照片上,浮动着岁月的痕迹《西宁城中文史资料》记载了马步芳之子马继援的家庭教师石殿峰曾经冒死保护红西路军连长赵凯轩的事迹
投师湟源名儒杨治平门下
1929年元月青海正式建省石殿峰来宁谋职,初任省公报局印刷股主任,后兼任了青海第一中学、女子师范、蒙藏师范三所学校的国文教员白天步行奔波于各个学校课堂之间,晚上到公报局工作那时他年仅27岁,青年英俊,才华横溢,精力充沛,受到黎丹、杨希尧等人的赏识1931年南京政府将要召开“西藏会议”,青海省组建了代表团,石殿峰以蒙藏师范教师的身份被指定为代表团成员去南京开会,后“西藏会议”因故没有开成,他正处于进退两难之际,青海省民政厅和教育西宁晚报数字报刊厅联名电报汇款给石殿峰,让他以国内社会教育、社会救济事业考察专员的名义继续在内地考察从南京晓庄师范到上海虹桥路中国盲人协会,后赴北平香山育婴堂,再到浙江普陀山佛教学会1932年9月考察任务完成后,又被留在南京,担任蒙藏委员会所属蒙藏旬刊社编辑由于日本侵略军步步进逼,长城内外烽烟四起,加之省教育厅一再催促他尽快返回故里,遂于1933年4月抵达西宁此次东下,先后两年有余,同时还深受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先生的影响在蒙藏委员会办报时,曾被于右任先生接见,并馈赠手书上下联条幅:“古石生灵草,长松栖异禽”他每每回忆起这段历史,其兴奋感动之情难以自禁
受到黎丹、杨希尧等人的赏识
1938年马继援到石家(石家于1928年底从湟源迁居西宁北大街汪友西宁晚报广告部电话兰娘家,暂借南房3间,后迁住自新巷方善卿院),得知石家还没有自己的房子,加之石殿峰多年奔波,无暇顾及家庭,致使4个子女相继夭亡,经马和省上有关部门商议决定把原火药库地址批给石家建房,并从大通鹞子沟伐来松木作为建房木料1939年9月新屋落成,马继援、马振武、冶成荣、马钧、高文远以学生名义在新屋上悬挂“气象维新”匾额,以示祝贺这是一名贫寒的教师从学生方面得到的物质上最大的报偿
送子入湟川中学
他,曾经冒死保护红西路军连长赵凯轩,是湟源名儒杨治平的得意门生,曾受到黎丹、杨希尧等人的赏识,他是马步芳之子马继援的家庭教师……他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石殿峰先生本期《青海视野》带您去探访这位青海的文化名人
石殿峰文思敏捷,博览群书,西宁晚报新闻热线廖霭庭先生称赞其是四十年代青海不可多得的文学家除专长文史外,酷爱音乐、民间曲艺抗战以后与王洛宾合作(由他写词,王谱曲)创作了不少新歌曲四十年代初,在麒麟公园参加了艺术研究会此会除正副会长各1人、指导员10人外,委员有赵永鉴、丑辉瑛、丑辉瑗、王洛宾、周宜遵、周宜逵、方之南、张之钢、王海天、李万霖以及有名气的书法家刘冬森、李德渊、马余三、丁元杰等由石殿峰、宋守义分任《艺林》期刊正副编辑与王云阶合璧创作《四季歌》,“这只翻飞在乡间田野的美丽的‘打打蛾儿’(蝴蝶),已落在了艺术的殿堂,成为了人类共同的瑰宝” 青海省文艺研究所刘凯先生语
学生给老师建新房
北京看白癜风的费用北京的白癜风哪个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