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防控使治安动态防控能力提高:通过实施电信“平安联防一键通”和村级区域监控项目,实现了立体防控,提高了治安动态防控能力
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管理”的要求,结合地理布局、属地管理等实际情况,科学划分责任网格单元,建成新网格管理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格局
目前,湟源县共划分网格908个(一级网格133个,二级网格775个),推选中心户长2597名,中心店长325名,平安联防一键通覆盖57个村、8个社区的共5729户和450个店铺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实现“五个覆盖”
【推行代理度】为推行网格化管理工作深入开展,认真搞好便民服务、化解矛盾纠纷,提高工作水平,村(社区)组建代理代办工作站,由村(社区)干部或维稳、综治、调解员任西宁晚报广告报价代办员,明确代理代办内容,严格代理代办程序,负责代理代办有关事项,从而着办构建新型党群干群关系
科学划分单元网格—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健全网格管理新机制强化工作实效
“采集员”——熟悉和掌握所辖网格区域内的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员、租赁房屋、商业网点等基本信息
在开展“五个覆盖”工作中建立完善了一套管用有效的制度机制
●底数清、情况明
<<采集基础信息实现网格管理信息化
“中心户长制”—户户联防全覆盖
探索推行“1+3”基层维稳组织模式:在推行“一村一警”警务新机制的基础上,探索推行了“1+3”基层维稳组织模式,即健全综治维稳工作站,由网格员(综治维稳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和驻村民警组成维稳工作领导小组,这“两西宁晚报社招聘员一警”专抓农村社会稳定和安全,重要节日和敏感时期开展治安巡逻防范同时还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做到了出外“放心”,在家“安心”
●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提高
【实行民情日志制度】网格管理员对日常巡查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开展的各项服务,通过记录民情日志的方式及时、准确收集社情民意,及时解决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重要情况
记者 张弘靓 通讯员 毛馗
“宣传员”——积极向群众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传达落实镇、村(社区)的重点工作任务,引导群众参与自治,履行公民义务,把上级的决策、决定变为居民的自觉行动
“巡防员”——积极组织开展网格平安建设活动和群防群治工作,带领巡防西宁晚报地址队进行巡逻,检查安全隐患,守护平安,守卫幸福
“服务员”——参加网格服务团队,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惠民服务
各村(社区)在合理划分网格,定岗定人定责的基础上,及时对网格内的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进行普查登记,采集房屋人口基础信息、矛盾纠纷信息、治安隐患信息、重点人员信息,将其统一录入全县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实现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多样的数字信息系统,实现网格管理信息化,把人、地、事、物、情、组织等要素全部纳入管理网格,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在各网格内将相邻区域内的若干户家庭划分为一个联户单元,组织相邻的10户住户(楼房由一个单元)组成一个联防组,推选出一名威信较高、号召力强、文化素质西宁晚报广告报价好的“热心人”或“事务明白人”、“致富带头人”等担任中心户长,承担邻里调解员、治安信息员、公益事务服务员等职责,构筑平安建设的第一道“防线”
按照“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的思路,巩固健全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加强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确保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组织健全、人员落实、工作规范、作用发挥,促进基层单位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在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中实行“五早工作法”(即早发现,多员联手排查矛盾;早报告,及时准确传递信息;早化解,就地稳妥解决争端;早介入,迅速有效先期处置;早控制,联动防控事态扩大),力保“三个决不让”(即决不让新问题变成老问题,决不让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决不让西宁晚报报数字报刊民间纠纷变成刑事案件)
【建立例会通报制度】每周召开一次网格员碰头会,每月召开一次网格管理工作例会,对各网格收集的社情民意进行梳理分类,落实责任人办理,及时解决村(社区)社会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调解员”——经常性地排查和发现网格内的各类矛盾纠纷,并及时调处化解,防止矛盾激化,促进群众家庭和睦、邻里团结
【建立巡查走访制度】网格管理员每天在网格内巡查一次,对重点稳控对象随时巡查管控,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困难家庭、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社区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和参与邪教组织人员等家庭每月走访一次,对一般性家庭每半年走访一次网格内的各类事宜和事件,做到了有人巡查、有人报告、有人负责、西宁晚报电子版有人解决、有人督查
区域联动 —“店店联防”全覆盖
为网格员配发集通讯定位、信息采集、文件传输、数据录入、资料查询等于一体3g无线采集终端,可通过3g无线采集终端将网格内采集的信息直接上传至信息系统,对实有人口管理及各项业务工作数据的采集、汇总、查询、分析与应用实现信息化,形成县、乡(镇)、村(社区)、网格四级联通、一网共享共用的县域网格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网格信息流程标准化、工作台账电子化,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五个覆盖”项目兼顾了基层社会治理“三基”建设的方方面面,湟源县从全局的视角出发,把做好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作为项目实施的先导,对整个项目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参与力量进行了统筹考虑和设计,并制定西宁晚报网出了可操作、可落实的项目实施方案,确定了“网格化管理、多元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全范围覆盖、常态化运行”目标同时根据城乡综治暨平安建设的不同工作实际,按照特色鲜明、可操作性强、推广应用价值高的要求,分别确定了农村和社区不同的侧重点,对农村和社区实施“五个覆盖”项目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明确网格员工作职责任务,每个网格管理员担当服务管理“六大员”职责,精耕细作,全力种好“责任田”
“信息员”——收集社情民意和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动态,记好民情日记,及时反馈网格内的重大社情民意,做好群众信访稳定工作
【实行服务公示制度】制作和发放“便民服务联系卡”,在网格区域内设置网格区域管理图和服务指示牌,公布网格管理服务西宁晚报订报电话工作人员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内容、监督电话等,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健全基层网络—调解维稳组织全覆盖
各村(社区)辖区个体工商户共同参与到社会治安联防中,相邻2家-10家店铺组成联防小组,推选出1名中心店长,每个联防小组成员与村(社区)签订《店店联防协议书》,设置流动值班岗,实行周轮流巡查制
以法律进村入户为载体,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工作,在网格内落实法制教育,每格做到“四个一”(即每个网格中配备一名法制宣传员,一套学法用法制度,一个学法普法阵地,一套法律书籍;每户做到“三个一”即每户有一本农村法律知识读本,每户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每户签订一份守法公约通过落实“四个一”要求(就是配备一名法制宣传员,健全一套学法用法制度,西宁晚报电子报建立一个学法普法阵地,一套法律书籍,签订一份守法公约),加大了普法教育力度,把法律宣传、服务延伸到了网格,甚至家庭,及时满足了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同时,加大培训力度,组织网格员参加全镇的网格员业务培训班,提高了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能力,使中心户长成为法律明白人
<<明确网格员职责任务服务精耕细作
近年来,湟源县结合实际,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探索推行村(社区)网格化、实效化管理“五个覆盖”,全力打造“平安湟源”升级版,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和维护稳定的能力,做实了“三基”建设工作,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红袖章”奠定综治维稳工作基础:各村(社区)将中心户长、楼(栋西宁晚报报数字报刊)长、单元长、党员、民兵等治安积极分子组织起来,成立义务安全巡防队,组织实施“红袖章工程”,组建了“红袖章”治安巡逻队,壮大了群防群治力量,为有效开展综治维稳工作奠定了基础
<<壮大群防群治队伍维护好社会稳定
创新形式—法制教育全覆盖
白癜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事项白癜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