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盗捕者结成十余人团队晚上撒下几百张“绝户网”一张网三四天能捕多条鱼
湟鱼保护志愿服务队队员,26岁的藏族青年娘吉本不慎遇难的消息传来,再度引发社会对于湟鱼保护的 据公开资料显示,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物种,学名裸鲤,年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目前为国家级二级保护动物。虽然湟鱼一年才长一两,个头不大,但是对于偷捕者来说却是利润颇丰。
盗捕团伙一晚上撒下几百张“绝户网”记者走访青海当地的一些农贸市场时发现,湟鱼市场价30—40元/斤。而在青海湖鸟岛附近的一家餐馆,店主很神秘地向记者推荐未列入菜单的清蒸湟鱼。她称由于湟鱼是国家级保护动物,所以餐馆不敢明目张胆地将其列入菜单中,只能私下和有兴趣品尝的食客交易,并称一碟元。其还极力游说记者,“既然来到了青海湖,就要一定品尝一下湟鱼,这样才不枉此行。”记者以不喜吃鱼为由,婉拒了店主的游说。
而据青海湖环保人士邵文杰透露,“一个十几人的偷捕团队,一晚上能下几百张网,每张网上能有10到50条左右的鱼,这样一个晚上就能赚取近20万。”长期从事拆除非法捕捞湟鱼渔网的志愿者南加则表示,“这些年我们拆掉的渔网有上万个,时间越长,网上的鱼越多,一个网放上三四天,上面能有多条鱼。”
据介绍,通常情况下,非法捕鱼者将自己的渔网撒入湖水中,同时渔网的一头连接一根足够细长和结实的绳子。这根绳子系在一个空塑料瓶上。任凭湖水拍到,湖风吹过,这个空瓶子一直悬浮在湖面上。这是一种简易粗糙的捕鱼方式,一方面非法捕鱼的人不用白天一直出现在捕鱼点,这样很大程度上就避开了护渔人的怀疑;另一方面又为他们晚上收网前期准备工作留有充足的时间。
每年的冬天,面积平方公里的青海湖结冰后,是盗猎者最猖狂的时期。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趁着夜色,利用俗称的凿冰器在冰面上凿开一个洞下网,渔网的细密度足以使一两重的鱼苗都不能逃脱。这样等过几天收网,能捕捞大量湟鱼。
“他们所使用的拉网机里面装着十多个1号电池。这些电池废旧后被任意抛在湖面上,对于湖水造成了很严重的污染。为此,我们在拆解渔网的同时,也会捡拾这些废旧电池。”南加如是说。
对此,南加认为,青海湖面积很大,在共和县、刚察县和海晏县交汇处。政府在监管方面存在着很大困难。
由此给一些交界地带留下利益寻租的灰色空间。为此,他建议三地政府部门在加大打击非法捕捞湟鱼力度的同时,也加强区域协作,联动执法,齐心协力来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
生死较量志愿者曾被按在冰面上殴打与偷捕者人数相差悬殊很大的志愿者们在开展保护湟鱼行动时,也时刻面临着生命威胁。如同电影《可可西里》中那些为保护藏羚羊而献出生命的民间保护者一样,这些志愿者也在青海湖畔与盗捕者展开一场生死较量。
那是在年冬天,南加一行9名志愿者驾驶着两轮摩托车,在青海湖畔拆解渔网,捡拾废旧电池时,被28辆非法盗捕三轮柴油车追赶。“看着他们人多势众,大声吆喝;我们势单力薄,只有拼命逃脱,直到逃了几十公里后,他们看到我们有人迎接,以为报警求助了,就不再追赶,掉转头回去。”南加回忆道。
现年23岁的洛桑扎西还清楚地记得,就在去年冬天,他和一名志愿者去青海湖边巡查的时候,发现有一支30人左右的盗捕队伍在冰封的湖面上开凿捕鱼。当他上前阻止时,几名彪形大汉手持钢管、铁锹及凿冰的工具,冲他呵斥,“青海湖是你们家的吗?鱼是你们家的吗?少在这多管闲事!”
此时,洛桑扎西无所畏惧,再一次阻止捕捞行为时,被两名汉子压倒在寒冷的冰面上,头部、后背、四肢均遭其毒打,而他的另一位同伴亦被压倒在冰面上动弹不得。
记者注意到,就在7日,青海省渔政管理总站联合海北藏族自治州渔政执法支队、海晏县在西海镇集结,40多人兵分七路,突击检查全镇30多家餐馆。
保护现状志愿团队已发展到近人
谈起青海湖湟鱼保护志愿服务队的发展现状,南加表示,他从事了近十年湟鱼保护工作。志愿者从最开始的一两个人,到年时,已发展有近人。但是总体力量却还是很薄弱,难以形成稳定的力量进行湖面监管。
“但是不管怎样,作为政府监管之外的民间公益力量,志愿者的作用却不可或缺。”南加如此强调道,在他看来,应该给因非法阻止湟鱼而不慎溺亡的志愿者娘吉本树碑立传,授予生态英雄称号,以此激励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投身到维护青海湖的环保行动当中来。
7月3日清晨,连绵的小雨依然下着,江西沟乡的气温已降到9℃,娘吉本的生前好友朋毛当周等人穿着厚厚的冲锋衣,驾车前往50公里之外的黑马河乡。在那里,他们要为娘吉本举行一场简朴的追悼会。十余位好友盘膝坐在帐篷内的地毯上,面对娘吉本的遗像,低头哀思。
白癜风医院的最好治疗偏方北京到医院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